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19-01-16 07:3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韩 涵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 453400

分泌性中耳炎为常见听觉系统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易诱发不可逆性耳聋、语言发育障碍等,进而对其健康成长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腺样体肥大是导致该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等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腺样体切除术为药物保守治疗失败后的重要替代策略,但现临床对于该手术完成后应采用鼓膜穿刺还是鼓膜置管术,尚无统一标准[2-3]。基于此,本文对我院5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旨在探讨该联合路径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12例(151耳),随机分为2组,各56例。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17±1.25)岁;患耳情况:单耳35例,双耳2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9.54±1.27)岁;患耳情况:单耳35例,双耳21例。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腺样体肥大者;②经声导抗及鼓气电耳镜检查确诊者;③鼓室导抗图呈现B型或C型曲线;④可见鼓膜内陷,颜色呈琥珀色或淡黄色,且光锥缩短或者消失;⑤患耳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闭塞及耳痛感。(2)排除标准:①神经发育异常者;②感觉器官缺陷者。

1.3 方法 2组均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患耳向上,常规消毒。使用Davis开口器使口咽腔充分暴露,将70°鼻内镜经口腔置入,促使后鼻孔、鼻咽侧壁及顶壁等充分展现于显示器上,采用电动切割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将腺样体组织切除并吸除,同时保证咽鼓管圆枕周围的腺样体组织已切除干净,切除过程中应避免对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双侧圆枕造成损伤。腺样体切除后进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对照组进行鼓膜穿刺术:于耳镜下通过3ml注射器与短斜面7号穿刺针相连接,在鼓膜前下象限处开始鼓膜穿刺,使用微型吸引器将鼓室积液充分吸除。若积液为黏稠状或者胶状,可于原穿刺口后上方做一个穿刺孔,缓慢推入5mg地塞米松(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2)进行冲洗,随后吸除鼓室内积液。手术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口封堵,以免感染。术后7d内,需每天更换棉球,7d后便可取出。观察组进行鼓膜置管术:在耳内镜直视下,使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处以放射状或弧状切开,使用微型吸引器吸除鼓室内积液。若积液为黏稠状或者胶状,则使用5mg地塞米松冲洗并吸出。随后置入鼓膜通气管,并确保通气管卡在鼓膜切口边缘。通气管一般可在3~6个月内自行脱出,未脱出者,可在6个月后复查时由医师取出。

1.4 评价指标 (1)记录两组耳鸣耳闷消失时间、积液持续存在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愈合时间。(2)记录两组鼓膜穿孔不愈、中耳感染、鼓室硬化发生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观察组耳鸣耳闷消失时间、积液持续存在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x±s,d)

表2 2组患儿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为炎症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部分学术研究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异常免疫反应等相关[4]。由于患儿咽鼓管直、平、短,肌肉薄弱,且软骨弹性极为有限,加之其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导致腺样体肥大,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引发听力下降、鼓室积液等,进而严重影响其发育质量[5]。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耳鸣耳闷消失时间、积液持续存在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生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积极作用。患儿体内腺样体肥大细胞不断增多,可促使炎症介质增加,易导致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引发咽鼓管生理功能障碍,最终诱发中耳积液[6]。使阻塞的咽鼓管恢复通畅、中耳内外压重新平衡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故通过腺样体切除术将肥大腺样体组织切除,以降低局部炎性反应,促使咽鼓管生理功能重新恢复,进而利于患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但腺样体切除术仅可切除细菌“储蓄池”,无法清除中耳积液,故该手术完成后,需采取鼓膜穿刺术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彻底清除中耳积液以及病毒、细菌、衣原体等物质,是减少分泌性中耳炎再度复发的基础[7]。在鼻腔镜直视下进行鼓膜置管,利于医师清晰地观察患儿鼻腔内部解剖结构,可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风险,彻底清除腺样体,利于避免疾病再次复发,且置管术具有术中止血方便、术后愈合时间短等特征。较鼓膜穿刺术而言,鼓膜置管术可有效减少复发风险,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此外,该术式的创伤程度较低,可有效避免对鼻甲、鼻腔黏膜的损伤,可促使患儿咽鼓管功能早日恢复;鼓膜置管术对患儿鼻腔、咽鼓管咽口等组织结构的损伤较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8]。

综上所述,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取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手术损伤,利于提高康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联合方案。

猜你喜欢
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