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消融,治疗房颤有了新方法

2019-01-15 07:04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
家庭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标测心内膜心外膜

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 刘 旭/蒋 婷

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顽症之一,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对于房颤的治疗,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控制心室率,必要时抗栓治疗,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消融或外科手术转复窦性心律。不过,最新的“转子消融”你听说过吗?

房颤根据发作频率与时间一般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一旦发现房颤就应及早治疗,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以往医学上治疗房颤的手段很有限,控制发作的效果也很差。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应用后,能根治房颤,更重要的是,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正常人群的5.6~17倍)和死亡率(正常人群的2倍)得到下降。房颤消融术是创伤性极小的治疗过程,风险低、成功率高,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治疗过程中仅有1~2分钟的疼痛感,绝大多数患者能忍受;另一个特点是康复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康复,住院3~4天即可出院。

阵发性房颤患者更应选择消融治疗。虽然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请注意,如果因为担心复发而不选择治疗,那么房颤就没有治好的可能。对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年龄不是问题,不仅60~70岁的患者可以接受,8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经过身体状况评估,也能获得妥善治疗。

相对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病情更重,发生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几率更高。那么,怎样提高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一次成功率?

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难点在于其发生及维持机制尚不清楚。房颤转子(Rotor)是近年国际上房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被认为是产生持续性房颤的重要机制。我和团队引入这一理念,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提出转子消融及“房颤转子(Rotor)-胸科标测方法学”。

所谓“房颤转子消融”,就是通过明确病灶位置,运用新的标测技术,可更加精准地实施导管消融。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消融术则是十分复杂的房颤治疗策略,该技术突破了单纯心外膜或心内膜消融的局限,就像在心脏的“内墙”和“外墙”上同时搜寻目标病灶,让这些坏家伙无所遁形。

日前,我中心已经完成国内首例房颤转子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术。该例手术的患者方女士是因“心悸胸闷1周”来就诊的。方女士此前因诊断“持续性房颤”在医院行两次射频消融术。此次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复发。随即,我院组织了心内科专家会诊,经过细致的诊断,推测患者心外膜存在房颤病灶,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为方女士实行个性化治疗方案:施行心内膜、心外膜房颤标测及消融手术。最后,我们仅用30分钟就将所有标测的驱动灶消融完毕,并成功将患者转复窦性心律。

房颤转子消融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持续性房颤的机制重大发现,认为转子是阵发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的启动因子;其次是持续性房颤的导管精准消融,以往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都是推测性消融,而转子技术为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提供了精准的理论基础;最后是对持续性房颤传统理论的深化,甚至是对传统理论的颠覆。

猜你喜欢
标测心内膜心外膜
心外膜与心脏修复再生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心外膜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Ripple标测技术及其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单心房1例
心外膜脂肪厚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假性deta波时限在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
房颤与心外膜脂肪研究进展十点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