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心外膜脂肪研究进展十点小结
近期,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Wong博士等在EH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心外膜脂肪与房颤的综述,该综述的十点小结如下。
1.体重指数(BMI)是房颤的强力预测因子,BMI每增加5kg/m2,房颤风险增加10%~30%。
2.肥胖与心外膜脂肪增加相关,而后者是肥胖与房颤相关的主要介导因素。
3.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一是脂肪细胞直接渗透到心房心肌,导致传导减慢或不一致。
4.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二是心外膜脂肪分泌脂肪因子,导致心房纤维化。
5.心外膜脂肪增加房颤风险的可能机制之三是心外膜脂肪分泌白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从而诱发房颤。
6.其他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心外膜脂肪神经丛活性调节以及心房受心外膜脂肪机械性压迫而引起舒张功能障碍。
7.识别和定量心外膜脂肪沉积最准确的技术是心脏磁共振和CT。
8.总体上,心外膜脂肪较整体肥胖而言与房颤关系更为密切。
9.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再发相关。
10.心外膜脂肪体积随着体重减轻而减小,这或许解释了肥胖人群体重减轻后房颤风险降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