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日前研发出一种快速检测法,利用“电子鼻”分析肺癌患者呼出的化学物质,从而确定该患者是否适用免疫疗法,准确率达85%。
免疫疗法的应用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多了道曙光,但现在它的有效率仅在20%左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在治疗前确定这种疗法是否适用于患者。新方法“电子鼻”不仅可以通过提前识别适用免疫疗法的目标患者而提高治疗效率,还可以减少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研究人员提出,代谢异常会使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状态出现变化。在使用这种内含传感器的“电子鼻”时,设备会将患者呼出气体中的这些化合物数据直接发送并存储到在线服务器,机器算法会测定该患者是否对免疫疗法有反应,整个检测耗时不到一分钟。
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研究人员招募143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疗法,并在接受治疗前两周使用“电子鼻”进行呼气检测。结果发现,“电子鼻”的检测准确率可达85%。
研究人员相信,呼气分析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诊断工具,未来可能指导许多其他疾病的治疗。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瑞士《肿瘤学年鉴》杂志上。
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器蠕虫”,能在宛如迷宫的大脑血管网中蜿蜒而行,帮助清除血栓。
目前,中风后疏通血管的手术完全靠人工操作。通常在腹股沟动脉插入一根细丝,通过荧光镜引导,把细丝一直插入大脑,消除阻塞,疏通血管。这种手术等于在大脑中穿针引线,如被卡住,导致摩擦,血管就会受到损坏。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超细线,像蠕虫一样在大脑血管网中慢慢爬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故名“机器蠕虫”。它采用磁驱动材料,外面包有一层水凝胶,移动起来非常润滑,无摩擦。导丝由软质镍钛合金制成,也称镍钛诺,直径仅为0.6毫米,具有记忆功能。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在真人比例大小的大脑血管复制品上进行了测试,发现由水凝胶包裹的导丝,可轻松地穿越血管,效果远佳于常规的细丝。
大脑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老,身体肥胖则会加速这一进程。根据美国一项新研究,65岁前的中年人腰围越粗,体重指数越高,大脑衰老的迹象就越明显。
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团队对1289名年龄在64岁左右的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试验初始时,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体重指数(BMI)以及腰围。其中,346人体重正常(BMI<25),571人超重(BMI为25~30),372人肥胖(BMI>30)。6年后,参试者接受脑部核磁共振扫描,以测量大脑皮层厚度、脑体积以及其他指标。结果发现,在排除高血压、吸烟和酗酒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后,体重指数过高仍与大脑皮层较薄相关联。具体来说,在超重者中,BMI每增加1个单位,大脑皮层就变薄0.098毫米。肥胖者的大脑皮层最终平均变薄了0.207毫米,这意味着大脑加速老化至少10年。研究报告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上。
该研究领导者、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流行病学家米歇尔·康卡表示,65岁以前体重超标、腰围粗、肚子大都会使大脑皮层变薄,脑灰质减少,这一现象又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刊文称,澳大利亚、韩国医学团队的两项新研究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两种新疗法都来自于海洋生物。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当地一种小海螺的腺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不仅具有抗菌和抗炎的特性,还可以用来预防结直肠癌。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给患有结直肠癌的小鼠服用这种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技术追踪其代谢过程。结果显示,该化合物能够准确到达小鼠患癌部位并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常见于虾、蟹、鱼类及植物中。韩国嘉泉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虾青素可作为一种结直肠癌细胞转移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虾青素在小鼠体内有效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活性。
发现听力下降后,很多老年人会扛着,很少愿意佩戴助听器。但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家庭医学系一项新研究发现,听力损伤的老年人及时佩戴助听器可降低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焦虑症及跌倒受伤的风险。
研究团队收集了近11.5万名66岁以上、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比起老年女性(11.3%),“听不见”的老年男性更有可能佩戴助听器(13.3%)。3年过后,戴助听器和没戴助听器的参试者身心状况出现显著差异。前者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的相对风险低18%,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的风险低11%,与跌倒相关的受伤风险低13%。研究结论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听力损失后不戴助听器会导致社会交往减少、失去生活独立性、身体平衡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及时矫正听力损失有望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抗菌药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一些药品在环境中的残留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研究员课题组与企业合作研究发现,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高效快速地降解医疗废水中的诺氟沙星、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残留。国际环境领域学术期刊《光化层》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医院、制药工业以及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往往包含不少的抗生素残留。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威胁人体健康。等离子体被认为是固体、液体、气体之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近年来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青研究员与企业合作,提出利用“等离子体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并降解抗生素的方案。近期,他们以抗菌药品诺氟沙星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臭氧可以对诺氟沙星产生脱氟反应,导致诺氟沙星中的羧基团和喹诺酮基团断裂。实验表明可以实现对诺氟沙星的高效快速降解,同时该技术对降解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均有效果。
据介绍,这种处理技术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已成功应用于40多个污水处理案例,对开发实用型医疗、养殖废水处理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你有没有做梦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经历?近日,美日两国研究团队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大脑中一种控制食欲的激素可能还参与调节记忆,使梦境容易被遗忘,以防大脑信息过载。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52.8%的可分泌“黑色素聚集激素”的小鼠下丘脑细胞会在“快速眼动睡眠”中被激活,黑色素聚集激素是一种参与调控食欲的分子。研究显示,小鼠清醒时,只有35%的下丘脑细胞被激活。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具激活或关闭小鼠大脑中分泌“黑色素聚集激素”的神经元,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激活这种神经元会使小鼠记忆变差,反之记忆会得到改善。
据介绍,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动物眼球会快速移动,身体肌肉放松,并伴随着做梦,但在醒来时会将多数梦境忘掉。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神经科学中心主任托马斯·基尔达夫说,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类神经元是否被激活控制着大脑能否记住梦中的信息。
研究发现,这类下丘脑细胞在学习和记忆功能中发挥作用,它们通过长长的轴突向海马体发送抑制性信号,而海马体是大脑的记忆中心。研究人员说,发现睡眠中的遗忘机制有望增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等与记忆有关疾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