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 郑珊珍 王 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致伤致病因素也随之增多,医院急诊科收治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1]。众所周知,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驱阵地,工作争分夺秒,强度高、风险大,对医护从业者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很高要求[2]。近年来,高强度的工作、医患矛盾等因素导致急诊科护士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短缺,国内许多医院的急诊科室不得不通过大量新护士的招聘以缓解人员不足困境[3]。如此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在急诊科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新护士往往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给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从源头上重视新护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训,是决定护理服务质量好坏、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步骤。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结合”的新护士教学模式,力图帮助急诊科新护士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多病种、跨学科、多区域的急诊工作中,更好完成角色转化,提升其应对能力。
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新招收的本院急诊科8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新护士所在院区进行随机化,试验组44人接受“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培训,对照组42人接受传统师徒带教教学模式的培训。试验组男8名,女34名;年龄19~26岁,平均(22.19±2.17)岁;文化程度:本科14名,大专22名,中专6名;护龄0~2.5年,平均(1.50±0.11)年。 对照组男7名,女37名;年龄19~27岁,平均(21.99_+1.97)岁;文化程度:本科15名,大专23名,中专6名;护龄0~2年,平均(1.40_+0.21)年。 所有护士均无急诊科护理经验。两组新护士性别、年龄、护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对照组
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相关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内容,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育培训,以师徒带教形式开展理论讲课、临床查房、操作技能培训等开展以下五部分内容的培训,6个月内完成。其中第一部分:相关知识点培训——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感染控制、应急预案;第二部分:专业知识——常见病症护理、常规用药护理、抢救配合及医嘱执行、检验检查;第三部分:专业技术,即急诊常规护理操作——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各类呼吸机的应用、各类泵的应用、气道护理、管路护理、动静脉采血、血流动力学检测、心电图机的使用及心电图的识别与解读;第四部分:急危重症中医护理专科操作适宜技术、中西医护理常规;第五部分:健康教育。
以上作为统一的培训内容及质量要求和考核标准,培训重点及培训课时均相同。
(2)试验组
遵循“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医护合作与层级护士带教相结合、情景模拟与个案汇报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培训,为期6个月。具体内涵如下:①课程结构安排上,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教学人员配置上,要求医护合作与层级护士带教相结合,对于护理人员知识薄弱的理论课程,邀请相应的医疗组参与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以中级职称及其以上的护理组长带教;③课程形式上:个案汇报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理论知识授课以个案的形式导入,由学生收集相关病案资料整理,以PPT形式做病史、护理问题、护理要点等理论知识的回顾汇报,相应专题的教学老师进行补充、归类、拓展。
临床技能操作课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首先,将新护士每3-4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新护士每次对考核的流程及护理要点进行梳理,初步总结急救计划。其次,进行角色分配,如:患者、施救护士、协助护士、患者家属等,必要时邀请医疗团队的加入。再次,现场情景模拟,由教学组长先完成情景病例报告,情景引入后,模拟开始。保证每个成员都尝试角色轮换,并从不同角度体验急诊抢救中相互配合。每次培训结束后要求所有参与教学组长共同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由小组成员轮流自述感受、互评不足,教学组长分析启发、总结评价。
两组新护士完成6个月的培训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培训效果。①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用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 position on Inventory Chinese Version,CTDI—CV);②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量表[3];③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记录护士培训结束后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情况。理论考核出科时,从院内专科考核题库随机抽取,总分100分。操作考核,按《新入职护士急诊科轮训手册》分阶段考核,定额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后,由教学小组严格遵循《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标准》,随机抽考其中两项操作,计算平均分。④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包含新护士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及教师素质共计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设很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总体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人数]x100% 。评价方法:两组护士培训结束后,由教学小组以匿名信封的形式收集教学满意度评价,并负责对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采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分,±s)
表1 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分,±s)
组别 n 寻找真相 寻找思想 分析能力 系统化能力 评判思维自信心 求知欲 认知成熟度 总分试验组 42 41.5±5.6 45.1±6.3 46.6±4.6 42.3±1.6 45.1±1.3 47.2±2.7 44.2±3.8 326.5±5.7对照组 44 36.4±8.2 38.1±9.2 39.6±7.3 38.7±4.3 36.6±3.1 37.7±1.6 39.8±2.6 289.5±3.2 t值 8.67 4.67 8.23 8.65 7.73 11.23 4.52 5.09 p值 0.02 0.04 0.03 0.04 0.02 0.02 0.03 0.03
表2 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护理技能 沟通交流 适应环境 评判性思维 科研能力试验组 42 3.30±0.40 3.33±0.58 3.43±0.64 3.33±0.43 2.73±0.78对照组 44 2.76±0.32 2.81±1.20 2.91±1.02 2.83±0.27 2.72±0.71 t值 4.123 7.232 5.012 5.783 9.014 p值 0.028 0.041 0.039 0.037 0.082
表3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比较(分,±s)
表3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比较(分,±s)
组别 n 理论成绩 操作技能考核试验组 42 89.66±4.45 96.46±5.45对照组 44 78.23±4.39 81.26±4.75 t值 7.356 11.232 p值 0.461 0.373
如表1,试验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新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评分各维度中,除科研能力外,试验组的评判性思维、护理技能、沟通交流、适应环境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3,试验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4,试验组对“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83.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4]。“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在其《教学模式》一书提出,是遵循一定原则及注意事项的师生双向教学活动的指南[5]。传统的护理培训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训面窄、不能满足急诊专科培训需求,培训后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方式的改进,与实际工作脱节[6,7]。因而,探求一种更适宜的急诊专科培训模式一直是急诊护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医护合作与层级护士带教相结合、情景模拟与个案汇报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模式能明显提高急诊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新护士的满意度。对“三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对新护士培训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
表4 两组新护士对教学满意度比较(n,%)
首先,对急诊护士而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理论知识的集中表现,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硬件,科学的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是软件[8],这就要求急诊的临床护理工作不能仅侧重理论或实践,而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其次,要医护合作与层级护士带教相结合。在教学人员安排中,在沿用传统的层级护士带教模式同时,安排科室医疗组的带教人员加入,弥补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病理病机理解不透彻、对执行医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局,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者的理论基础,梳理其临床思路,提升协同配合能力。
最后,要重视情景模拟与个案汇报相结合。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培训现场的模拟、临床鲜活的案例则可更多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通过情景模拟和个案汇报相结合,配合小组讨论和交流等,有助于新护士通过自我质疑和反思,解决自身认识的盲区、误区[9]。而且,失败案例的总结,情景模拟的可重复性,还有利于新护士在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避免现实错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