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尧 邬建卫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教育部颁布的用以调整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方向和目的的文件,自从2002年8月颁布以来对全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起到了较为深刻的影响[1],该文件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全国各高等学校体育课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和与其它院校一样,医学院校也开设有体育课程,众多医学院校在参照《纲要》文件精神进行改革的同时,对体育教学也开展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系列改革和尝试,相关研究成果也显而易见,但与《纲要》希望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达到的水平而言,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最常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此外,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将体育课程与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较好的融合,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关键是承担体育课程的部分教师素质还未达到《纲要》规定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学院校,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改进思路,本文将就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情况进行扼要阐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具有学生品性相对较为成熟的特点,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在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在毕业前人品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医学院校如何根据其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使医学生具备使用体育方法改善身体素质,同时如果能够养成运动的习惯,加之他们对人体机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也许将来能更好的服务于他们的医疗工作,根据《纲要》要求,目前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改革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医学院校已根据纲要中的指导,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和改革。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分析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体育课程目标特色不突出;②体育课程内容陈旧,与学科专业发展联系不紧密;③公共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这三个方面。
目前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所指出的目标制定的,对目标的要求不仅要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要能够对学生的运动习惯有改善,实施的话需要从自己运动、能够运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性格五个领域去提高。有调查显示[1],现阶段的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的目标改革与基本与《纲要》一致,亦即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并能够在体育习惯方面有所改进,但在体育内容方面却与其他高校体育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只有两所医学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有涉及通过运动处方、运动生理等知识的讲解,对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目前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医学特色不是很突出,其目标的学校特色不是很明显。
就体育课内容而言,大部分体育课设置的内容主要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这几个方面,很多体育内容都缺乏新意,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不能有太大作用。有调查显示[2],超过85%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球和田径项目上,其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足球运动(见图1),以上项目在我们国家开展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作为高校体育课内容也比较广泛,而在调查学校的体育课程内,瑜伽、举摔柔、手球、轮滑等项目开展得较少,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①部分项目的开展对学校体育场地的要求较高,是限制部分项目开展的原因;②在师资力量方面,部分新兴的体育运动,缺乏对应的师资力量;③已开展的部分项目在学校有一定特色,不容易有更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医学院校的体育课内容具有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的特点,同时开对于便于开展的项目开展较为广泛,部分学校也在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添了一些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常见的项目有网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等,也有体育课程内容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选修课方面,主要设置的体育项目有篮足排三大球、健美操等,而田径、体操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开设较少,这可能与体育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以上项目有关系,而且学生对以上项目有一定兴趣,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相关项目作为体育选修课开展还较多,但田径、体操等运动兴趣不是很大,学生不太喜欢此类运动,所以选择的人较少。此外,还有一些包括太极拳、乒羽网等球开设的较多外,其它项目都较少,反映出医学院校体育课选修课内容较少,多集中在传统的三大球运动上,许多新兴项目没有得到广泛开展,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
图1[2]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柱状图
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要依靠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校工作之中仍然很重要,不管是学生的培养,还是学校层次的提高都需要教师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队伍能力提高方面,年轻教师的培养是师资能力提高的关键,也是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医学院校中[3],大部分学校还是非常重视和重视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的,约占到87.0%,调查同时也显示,参加学术交流会是医学院校进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占到91.3%,短期培训所占比例较小,占到78.3%,学术讲座也是师资提高方式的一种,约占到56.5%的比例。因为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高学历的人才参与教学和科研,当然教育部也开展了对高校进行评估的做法,对高校教师队伍提高高学历人才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校比较重视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但仅靠短期培训无法使教师的能力有明显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及社会对体育要求的日益提高。
中医药大学作为医学院校,除拥有良好的医学背景外,也有着鲜明的特色。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将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设置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见表1),包括:“传统运动养生”课程、“学生自选体育课程”、“运动处方式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医院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为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表1 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我国传统养生运动兼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利用人体本身的身体活动,促使其本身养成运动习惯,这种运动习惯会对运动人体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影响,能够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而其运动特点有阴阳相使相用的特点,这种特点和中医养生疗病的思想相符合,促使中医思想和传统养生运动两者产生一定的渗透并互相影响。传统养生运动作为一项运动具有武术的特点,因其具有养生的作用,也可以认为是中医养生治病的一种特殊方法,我国传统养生运动能够通过气息调节,改变机体姿势,达到调整人体内在外在的状态,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中医药大学作为医学院校,在开设体育课时需要具备体医融合的思想,在进行体医结合时,因其学校的中医背景,更应该考虑其中医特色,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时,有必要加大我国传统养生运动的讲解和学习。
我国传统养生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养生方法和道理,其形成的养生运动可以作为体育课程的内容。比如中医理论中的系统的思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阴阳协调的理论,达到促使身体健康的效果。在《庄子》“熊经鸟伸”和《淮南子》“六禽戏”都曾经有关于类似五禽戏的记载,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达到健身的目的,五禽戏也是华佗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创造的,以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形式,能够起到使体质强健,并能防治病的作用。另外还有一项传统养生运动八段锦也是比较著名的具有良好养生作用的功法,该运动由八种不同的动作组成,对上肢、下肢、腰部都起到锻炼的作用,而且该运动的不同动作有着较为具体的运动养生疗效。除五禽戏、八段锦外,比较熟悉的就是易筋经了,其意思是能够改善人体的经络。按照中医理论,经络影响着人体的气血运行,易筋经就是希望通过一定的运动能够做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作为传统养生运动,太极拳也是一种将机体的动作和内在的生理变化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太极拳的动作要想在前而动作的发挥是随意念的,同时还要呼吸配合,是“内外合一”的拳法,这一个拳项被证实是对人体多项机能都有益处的拳法。除以上传统功法外,还有气功也是传统养生运动的一种,该运动希望通过思想影响气的运行,能够实现前身健体的作用。此外,传统养生运动还在不断的创新,现在出现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等各种健身功法,但我国传统养生运动的特点和原理还是要求以动养气,无论练习哪种气功,仍然要求习练者能够做到调身、调息、调心,最终实现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实行的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自选体育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提高同学们的体育兴趣,但在实际过程中,三自主教学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其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两方面:①医学院校学生存在学业课程相对较多的情况,学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易作出相应安排;②现阶段各高校体育资源并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主要包括体育师资和场馆设施等方面,因此三自主教学组织性的广泛实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完善。虽无法在选择上课时间上完全实施三自主教学,但在教师和项目选择上可以尽量让同学们自选,特别是体育项目的选择。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尽量开设受欢迎的,社会流行的,有利于提高同学们体育兴趣的体育项目。目前我校开设的自主兴趣体育项目包括乒羽网球、定向越野、游戏体育、游泳、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毽球等,能基本满足学生选择。
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中讨论较多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于2004 年在全国各级学校实施。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测试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就会希望能够利用机体自身的运动,达到改善机体身体状态的目的。运动处方式教学是一种将运动处方这种思想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如果能够了解学生的体质,体育课的设置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则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会更好[4]。我校目前尚未开设该课,但已将该类课程列入公共体育课程方案,拟从2019年春季学期,以实验班的形式开始进行该类课程的探索。
根据2002 年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大学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共计144 学时,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但大部分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某调查显示[5],在20所学校中,只有 8 所学校开设有选修课,在学时安排方面不同学校也比较随意,两个学年体育课总学时从 108 到 144 不等,当遇到雨雪等天气,大部分室外体育课就难以开展,实际上课课时会更少。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显示,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有需求,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显示[5],仅有39%的人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满意,其中影响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少,上课锻炼机会不多,占36.7%。因此如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就成为各院校体育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目前与相关技术研发单位联合,推出手机APP监控、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并将课外活动也设置学分,敦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增加了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增加了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满意度。
目前很多院校体育课程都根据《纲要》文件精神,结合体医融合对体育课程进行探索和改革,大家在不同的背景情况下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成都中医药大学目前的体育课程方案,通过课程的设置可以将体育、健康进行结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课程方案要得到较好的执行,对进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能够进行体育医学相结合的教师,亦即具有体育和医学的知识。
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所承担的体育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医疗特色,能够掌握体育以及医学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作为有医疗背景的院校,如何较好的利用在医学方面的资源,注重对年轻老师的培训,同时注重高水平老师的引进,特别是注重既有体育学知识,又有医学知识的老师的培养,当然鼓励医学院校的体育老师去学习医学知识,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能够让教师在体医融合方面,给予学生进行测试之后,能够给出较为合适的体育指导,在结合新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原理下,能够对学生的运动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纲要》中提及的体育保健课程,目前在该方案中涉及较少,且没有专门的体育保健课程,与体育相关治疗知识只在传统运动养生课程中会有少量涉及,而且以养生医学知识较多。此外,体育课程中理论部分和技术操作所形成的比例不是很合适,整个大学期间体育课程的理论课安排数量较少,且安排的内容与体育运动实践的对应程度不是很高,在课程改革中应加以重视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