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唐乐器概述
——以《高丽史· 乐志》和《乐学轨范》为例

2019-01-14 12:11朴一薰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洞箫教坊高丽

[韩]朴一薰

韩国古乐器的分类、特征和用处等根据时代的不同,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本文仅以《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范》中所记载的唐乐器为例,考察韩国古乐器的变迁、特征、用处及其他内容。这两本书虽然没有提到古代到近代间中日韩在歌舞乐上的交流,但它们一本是史记,另一本是历史十分悠久的音乐学术书籍,可以说这些记录的历史价值以及音乐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古代开始,歌(声乐)、舞(舞蹈)、乐(乐器)是邻国之间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高丽史· 乐志》中的唐乐器

在韩国,唐乐这一名词包括唐乐、宋乐和元乐。据相关史料记载,661年,新罗时期,唐军屯于熊津,习唐乐,但没有关于音乐内容的相关记录。

高丽学习唐乐的相关记录显示,高丽光宗年间,曾为学习唐乐引进唐朝乐工。

据《高丽史· 食货志》中高丽文宗三十年的记录可知,笙、杖鼓、唐笛、方响、筚篥、唐琵琶、拍等都是真正的唐乐器。

据周文矩的奏乐图可知,那时唐朝也是用同样的乐器进行演奏的。奏乐图中出现的乐器有:琵琶2、箜篌2、筝2、方响2、笙2、笛2、筚篥2、腰鼓2、拍2、大鼓2。

宋朝的音乐于高丽中叶之后传入,有教坊乐和词乐,仅高丽时期就有66首词乐广为流传。

据记载,高丽后期,胡歌、胡舞和胡笛等元朝的歌舞乐广为盛行。高丽之后,韩国人所说的唐乐就成了对宋乐和元乐的统称。源于中国并得以传承下去的大部分音乐都被称为唐乐。

1.乐器的记载

《高丽史· 唐乐》的开头,记录了方响、洞箫、笛、觱篥、琵琶、牙筝、大筝、杖鼓、教坊鼓、拍等10种乐器名称。有3种打乐器、3种管乐器、3种弦乐器和用于指挥的拍。

高丽时期的唐乐器共10种,看来平平无奇,但将乡乐器(俗乐器)和雅乐器混合编曲,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乐器的特征

一般来说,管乐器和弦乐器音域宽广,音量比较丰富,演奏时能自由表达,有利于感情的流露。而且,管、弦、打击乐器均为大众性乐器,因此频繁使用于宫廷宴礼乐中。在下述乐器的运用中我们能够看到乐器更明显的特征。

3.乐器的运用

高丽时期用于宫廷各种仪式的乐器如图1—图4所示,雅乐器为主乐器,唐乐器只有笙和笛。

高丽时期,不仅在宫廷,民间也盛行歌舞乐。在宫中,它被称为“两部乐”,由两支乐队负责编曲演奏。环顾正殿,左侧(西)和右侧(东)各有一支乐队:左侧的乐队被称为左坊乐,主要演奏唐乐;右侧的乐队被称为右坊乐,主要演奏乡乐。

图1 太庙亲祠登歌

图2 太庙亲祠轩架

图3 太庙摄祀登歌

图4 太庙摄祀轩架

《高丽史· 乐志》中的唐乐曲有《惜奴娇曲破》等43篇中国散词。高丽时期,散词被称为词乐,它与唐乐呈才一起创造了宫廷歌舞乐的全盛时代。其中,唐乐器贡献巨大。例如,流传至今的宋词乐《洛阳春》和《步虚子》的总谱。

二、《乐学轨范》中的唐乐器

《乐学轨范· 唐部乐器图说》中记录了方响、拍、教坊鼓、月琴、杖鼓、唐琵琶、奚琴、大筝、牙筝、唐笛、唐觱篥、洞箫、太平箫等13种乐器。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1)方响:方响又称铁响。据《乐书》记载:“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也。”方响用于唐、宋、元朝的宴乐中,教坊燕乐是隋朝的俗乐。据记载,早在高丽文宗时期就使用方响了;1114年睿宗时,各有5个铁方响和5个石方响被送去了高丽。朝鲜宫廷将之用于演奏教坊燕乐和宫廷宴乐。除了国朝五礼仪中宗庙和永宁殿的登歌、轩架以及成宗朝宗庙和永宁殿的登歌、轩架外,在文昭殿、延恩殿、昭敬殿、国朝五礼仪的殿庭轩架和登歌、国朝五礼仪的鼓吹、成宗朝的殿庭鼓吹、前部鼓吹、后部鼓吹时都会使用方响(见图5)。民间使用的是3—4寸左右的小型方响。

(2)拍:据《文献通考》记载:“拍版长阔如手……胡部以为乐节,盖以代抃也。”早在新罗时代就开始使用拍,高丽文宗时期也用过拍。据记载,宋朝时期,10副拍传入朝鲜半岛;睿总九年(1114),2副拍传入朝鲜半岛。拍用来终止乐段、乐句,起乐、止乐,指挥长短曲段、舞态变化以及歌舞乐。(见图6)

(3)教坊鼓:据《文献通考》记载:“其制如大鼓,蟠龙匝鞚,有架有趺,今教坊所用鼓制如此。”演奏教坊鼓时,要和着乐段敲打鼓面,使其发出声音。舞鼓呈才中用到了教坊鼓。行乐的鼓和教坊鼓很像,就是比教坊鼓小一些。(见图7)

(4)月琴:据《文献通考》记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豪琴之徽,转弦应律,晋阮咸造也。唐太宗更加一弦,名其弦曰金、木、水、火、土。”月琴背板及腹板的纹饰、调弦法、按弦法与唐琵琶相似,只有演奏形式不同:月琴只用于乡乐。(见图8)

(5)杖鼓:据《文献通考》记载,羯鼓、杖鼓、腰鼓用于汉、魏两朝。南朝宋萧思话将其称为“细腰鼓”。“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后世谓之杖鼓……其声和壮而有节也。”杖鼓用于乡乐和唐乐,主要是为了给音乐打节奏。(见图9)

(6)唐琵琶:据《乐书》记载:“琵琶之制……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序也;象柱十二,配律吕也,弦四法四时也,长三尺五寸法三才五行也……百姓苦长城之役,为是器,以写忧心焉。”《释名》中说:“批把本出于胡中……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名也。”《文献通考》记载:“唐乐有大小琵琶之制,今教坊所用乃其曲颈者。”(见图10)

(7)奚琴:据《文献通考》记载:“奚琴,胡中奚部所好之乐,出于奚鼗,而形亦类焉。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民间或用。”中弦较粗,游弦较中弦细。弦纽下方约2寸处用皮革或彩绳环绕,用作散声,即虚弦。演奏时,左手捏弦,右手握弓。也会用于乡乐。(见图11)

图5 方响

图6 拍

图7 教坊鼓

图8 月琴

图9 杖鼓

图10 唐琵琶

图11 奚琴

(8)大筝:据《文献通考》中记载:“筝,秦声也。”傅玄在《筝赋·序》中说:“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演奏时,右手弹弦,左手架在雁足后方。只用于唐乐。(见图12)

(9)牙筝:据《乐书》记载:“唐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牙筝的制作方法与大筝相同,琴身小,共7弦。第一弦较粗,由第一弦到第七弦逐渐变细。以前只用于唐乐,现在也用于乡乐。(见图13)

(10)唐笛:据《文献通考》记载:笛,“当读为涤”,“涤荡邪心,归之雅正者也”。唐笛由陈年黄竹制成,共8孔。(见图14)

(11)唐觱篥:据《乐书》记载:“觱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类胡笳而九窍。”唐觱篥由陈年黄竹制成,其簧则由海竹皮制成。商声(中吕)和羽声(蕤宾)从一孔出,因此现在发羽声的孔没有了,仅剩8孔。第二孔在后方。(见图15)

(12)洞箫:据《释名》记载:“洞箫,箫之无底者。”王子渊在《洞箫赋》中说:“洞,即通,无底,上下相通,因名洞箫。”据《高句丽·乐志》记载:“洞箫有八孔”,上端约4寸处有一孔,其上贴芦苇膜,经芦苇膜震动发出的声音尤其清新,因此又叫作清孔。大笒、中笛、唐笛上也有像这样的清孔。芦苇膜即芦苇空心秆中的一层薄膜。(见图16)

(13)太平箫:由乌梅、红木、枣树、桑树、黄杨等坚硬的树木制成。中空,外表如竹节。上下两端由铜制成,簧用芦苇制成。共8孔,第二孔在后方。律法与乡觱篥一致。太平箫原为军用乐器,现在也可以用于宗庙祭礼乐的定大业、昭武、奋雄、永观章中。(见图17)

结 论

本文以《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范》中的相关记载为中心,对唐乐器的变迁、音乐的特征、乐器的用处进行了相关说明,总结如下。

高丽时期的唐乐器主要用于燕乐和宴乐。编雅乐的唐乐器有拍、笛、笙。

除宋词乐和高丽歌乐外,宋和高丽的呈才——唐乐呈才、乡乐呈才的伴奏和主流演奏一起,广泛运用于八关会、燃灯会等高丽举国上下一同欢庆的典礼上。

图12 大筝

图13 牙筝

图14 唐笛

图15 唐觱篥

图16 洞箫

图17 太平箫

同时,雅乐器只能用于宫廷仪式音乐,普通百姓应该是很难接触到。必要时,高丽的乡乐器和唐乐器随时都可以在宫廷中演奏,因此产生了“两乐坛”这一称呼,指“两部乐”,即左坊乐(唐乐)和右坊乐(乡乐)。乡乐和唐乐交流融合,产生了混合的音乐形式。即唐乐呈才的模仿和宋词乐的流行。当然,当乡乐的情感融入唐乐,音乐的旋律便逐渐复杂。

朝鲜王朝建国初期,便将礼乐作为国政方针,大力振兴。而《乐学轨范》可以说是对振兴内容的集大成。全书共9卷,分3册,是韩国乐学的开篇之作。它将乐器分为雅部乐器、唐部乐器和乡部乐器。如《乐学轨范》所示,所有的宫廷仪礼乐都是由唐乐器和乡乐器混合编成,而在音域上又与乡乐巧妙融合。高丽时期的词乐不再运用以往宋代一字一音的方法,而是变成了朝鲜声乐唱法的乐章和乐曲(例如《洛阳春》《步虚子》)。在宫廷殿庭登歌、轩架、宗庙祭礼和礼宴时,都是用唐乐器和乡乐器一同演奏乡乐曲。但是,宗庙祭礼乐曲的音阶主要用的是唐乐音阶中从黄钟至夹钟的16半音。仪式同样也带有雅乐的形式,歌舞乐全部采用乡乐式编成。

历经高丽朝鲜两朝,千年间,唐乐器和乡乐器基本保持了其原形。雅乐器仅用于文庙、社稷、圆丘、先农、先蚕时演奏的仪式音乐。唐乐器中,唐觱篥和乡觱篥和鸣融洽;奚琴、牙筝和乡乐器大笒齐奏时声音协调;编钟、编磬虽是雅乐器,但与唐乐器方响融合,便能成为旋律打乐的中心。

如上所述,唐乐器与宫廷仪式、宴典乐中使用的乐器一起,被传承了下来。

猜你喜欢
洞箫教坊高丽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高陵洞箫艺术的传承现状和保护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玉箫声断没流年
我国古代“琴箫合奏”组合的形成溯源与嬗变初研
高丽莉作品赏析
母与子
龙郁的诗
新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