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英淑
朝鲜王朝十分重视反映儒家礼乐思想的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仪轨是整理有关王室和国家践行礼仪的始末以便日后作为实用规范而编纂的文献。
宫廷宴享(宴会)属于嘉礼,根据内容和规模可以分为进爵、进馔、进宴等。此外,还有受爵、丰呈、进丰呈等叫作其他名称的宴会。决定举办宴享之后,则设置都监,详细记录从萌生设宴的想法到决定设宴的过程,致词和笺文的诗文,举行宴会要准备的物品目录及参席人员名单,乐士和伎生名单及所负职责等诸多事项。这些记录便是仪轨。韩国仪轨作为记录文化的精髓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宫廷仪礼记作仪轨的同时一般也会制作成图屏。图屏由于使用了天然色绘制而成,弥补了仪轨只能记录黑白资料的不足。仪轨和图屏既是展现朝鲜时代宫廷文化的韵味与绚丽的文字资料,也是画作。
丁亥《进馔仪轨》的主人公是神贞王后,她是孝明世子的妻子,第24代王——宪宗的母亲,还是第26代王——高宗的养母。据仪轨和图屏记载,高宗五年(1868)举行了神贞王后的回甲进馔礼,高宗十年(1873)为庆祝神贞王后册封王大妃40周年举行了进爵礼,高宗十四年(1877)举行了大王大妃七旬宴,高宗二十四年(1887)举行了庆祝神贞王后八旬的进馔礼。其中,丁亥《进馔仪轨》记载进5爵,表演了21种呈才,无比豪奢。因此,笔者欲根据仪轨来研究当时的公演文化。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孝明世子创作的唐乐呈才和乡乐呈才盛行,因此也将考察影响其创作的中国文献的内容。
图1 丁亥《进馔仪轨》 封面
图2 丁亥《进馔仪轨》 总目录
图3 丁亥《进馔仪轨》 图样 万庆殿进馔图
丁亥《进馔仪轨》(见图1—图4)记录了庆贺大王大妃神贞王后(1808—1890)的八旬宴与孝明世子(1809—1830,追尊翼宗大王)行冠礼60周年的进馔礼。正月二十七日,在景福宫万庆殿举行了内进馔和夜进馔;二十八日举行了大殿会酌和大殿夜;二十九日王世子作为主宾举行会酌(进宴第二天再举行宴会)和夜。
从丁亥《进馔仪轨》的构成来看,卷首包含择吉日、座席目录与图样。这些绘图有万庆殿进馔班次图、万庆殿进馔图、万庆殿夜进馔图、万庆殿翌日会酌图、万庆殿翌日夜图、万庆殿再翌日会酌图、万庆殿再翌日夜图,还有呈才图、彩花图、器用图、仪仗图、呈才仪仗图、乐器图、服饰图。呈才图上画有《长生宝宴之舞》《梦金尺》《献仙桃》《寿延长》《佳人剪牡丹》《抛球乐》《宝相舞》《船游乐》《舞鼓》《荷皇恩》《剑器舞》《响铃舞》《春莺啭》《牙拍舞》《鹤舞》《莲花台》《演百福之舞》《舞山香》《五羊仙》《响钹舞》《尖袖舞》等。卷1记载了传教、筵说、乐章、致词、笺文、仪注、事目、启辞、启目、移文、来观等。卷2记录了禀目、甘结、馔品、器用。卷3记录了修理、排设(摆设)、仪仗、仪卫、内外宾、问安诸臣、工伶、乐器风物、赏典、财用。
图4 丁亥《进馔仪轨》 呈才图 《献仙桃》《寿延长》
在景福宫万庆殿举行的内进馔中依照礼仪顺序演奏的乐曲和表演的呈才如表1所示。在为神贞王后置办的4次礼仪中,首次进5爵,表演了13种呈才。
“丁亥进馔图屏”是记录丁亥进馔礼的屏风。这个图屏由10幅组成:第1、2幅是景福宫进贺场面;第3、4幅是万庆殿内进馔场面,绘有唐乐呈才《梦金尺》《长生宝宴之舞》和乡乐呈才《舞山香》《牙拍舞》《宝相舞》《响铃舞》等画面;第5、6幅是万庆殿夜进馔场面,绘有唐乐呈才《五羊仙》《抛球乐》《荷皇恩》和乡乐呈才《春莺啭》《船游乐》;第7、8幅是万庆殿翌日会酌图,其上有唐乐呈才《献仙桃》《寿延长》,乡乐呈才《舞鼓》《响钹舞》《尖袖舞》;第9幅万庆殿翌日再会酌图描绘了唐乐呈才《莲花台》《演百福之舞》,乡乐呈才《佳人剪牡丹》《剑器舞》《鹤舞》;第10幅是参加进馔仪式的宾客座席表。(见图5)
表1 丁亥《进馔仪轨》所载万庆殿内进馔礼仪顺序、乐曲及呈才
续 表
“丁亥进馔图屏”中,每一幅或两幅图上画有5—6种呈才,共计有21种呈才。
从仪轨来看,按照次序每进行一个仪式就表演一种呈才,内进馔仪式共表演了13种呈才,但图屏上只绘出了6种,夜进馔时表演了《剑器舞》《船游乐》《五羊仙》《春莺啭》《抛球乐》《荷皇恩》共6种呈才,但图屏中只出现了5种。大殿会酌时呈才表演有《剑器舞》《舞鼓》《船游乐》《寿延长》《演百福之舞》《长生宝宴之舞》《春莺啭》《响钹舞》《献仙桃》9种,图屏上画的是4种呈才和在内进馔时表演的《尖袖舞》;王世子会酌时也表演了9种呈才,分别是《佳人剪牡丹》《剑器舞》《船游乐》《寿延长》《演百福之舞》《长生宝宴之舞》《春莺啭》《抛球乐》《献仙桃》,而图屏上绘制的是4种呈才和大殿夜中表演的《莲花台舞》。除此以外,一些仪轨的记录与图屏的绘图是一致的,如仪轨中,大殿夜时表演了《梦金尺》《船游乐》《莲花台舞》《响铃舞》《献仙桃》5种,王世子夜时表演了《梦金尺》《舞鼓》《舞山香》《船游乐》《响铃舞》5种,这些在图屏中也有出现。
图5 “丁亥进馔图屏”
从中国传入的音乐被称为唐乐,为了与唐乐区分开来,本土音乐则被称为“俗乐”或“乡乐”。受此影响,乐器也分为唐觱篥和乡觱篥,唐琵琶和乡琵琶;不仅如此,呈才被分为从中国传入的唐乐呈才和乡乐(俗乐)呈才。
文宗二十七年(1073),《抛球乐》与九张机别伎作为唐乐舞最先传入高丽,文宗三十一年(1077)王母队歌舞传入。之后,九张机别伎和王母队歌舞失传。《高丽史·乐志》唐乐中记载了传入的《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至朝鲜时代仍一直流传,被记入初期的《乐学轨范》和各种仪轨及《呈才舞图笏记》,传承至今。
朝鲜王朝初期借鉴唐乐呈才的形式创作的呈才也属于唐乐呈才。丁亥《进馔仪轨》中的唐乐呈才有朝鲜初期创作的《梦金尺》《荷皇恩》,还有孝明世子创作的《长生宝宴之舞》《演百福之舞》。
唐乐呈才的特点是拿着竹竿子指挥舞蹈并先行告知舞蹈始终的口号,致语,舞员唱几遍词,奉威仪,增添了威严气氛。后期的《呈才舞图笏记》没有唐乐呈才特征的竹竿子出现。《高丽史·乐志》唐乐章节中记载的5种唐乐舞传至朝鲜后,从初期的《乐学轨范》到后期的《呈才舞图笏记》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一直传承到现在,但是由于经过漫长岁月其动作形态已经变得本土化,与刚从中国传入时相比有差异。
表2 《高丽史· 乐志》唐乐5种(见图6—图10)
图6 《献仙桃》
图7 《寿延长》
图8 《五羊仙》
图9 《抛球乐》
图10 《莲花台》
朝鲜初期,模仿高丽时由中国宋朝传入的唐乐舞的形式创作出了呈才,这都属于唐乐呈才。朝鲜王朝初期的《乐学轨范》中记载了太祖时创作的唐乐呈才《梦金尺》《受宝箓》,太宗时创作的《觐天庭》《受明命》,以及世宗时的《荷皇恩》《贺圣明》。此外还有被推断为摘自宋朝大曲的“六花队”和“曲破”。在丁亥进馔礼中表演了《梦金尺》《荷皇恩》(见表3)。
表3 朝鲜初期创作的唐乐呈才(见图11、图12)
纯祖时,孝明世子代理听政(1827—1830),其间通过戊子年(1828)进爵和己丑年(1829)进馔创作了大量唱词,还创作出20余种唐乐呈才和乡乐呈才,这一时期成为呈才创作的黄金期。直到朝鲜末期,这一时期诞生的呈才仍出现在各种宴享上,流传至今。
孝明世子从许多中国文献的故事中汲取灵感,不仅创作出唐乐呈才,还创作了乡乐呈才。孝明世子创作的唐乐呈才有《长生宝宴之舞》《演百福之舞》《帝寿昌》《催花舞》4种。丁亥进馔礼中表演的是《长生宝宴之舞》《演百福之舞》(见表4)。
表4 孝明世子创作的唐乐呈才(见图13、图14)
《高丽史· 乐志》俗乐中记有乡乐呈才《舞鼓》《动动》《无碍舞》,朝鲜王朝初期的《乐学轨范》中除了《舞鼓》和《牙拍》(《动动》)之外,还有《保太平》《定大业》《凤来仪》《响钹》《鹤舞》《鹤·莲花台·处容舞合设》《教坊歌谣》《文德曲》等。丁亥《进馔仪轨》中展现了《高丽史·乐志》中的《舞鼓》和《牙拍》(《动动》)以及《乐学轨范》的《鹤舞》和《响钹舞》;从朝鲜王朝中期开始有《剑舞》《船游乐》《尖袖舞》等(见表5—表7)。《高丽史·乐志》描述了乡乐呈才的特征:开始时舞者俯伏后起舞,结束时舞者俯伏后退场,只唱一遍乡歌。但是到朝鲜初期后,唱词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图11 《梦金尺》
图12 《荷皇恩》
图13 《长生宝宴之舞》
图14 《演百福之舞》
表5 《高丽史· 乐志》俗乐3种(见图15、图16)
表6 《乐学轨范》时用乡乐呈才图仪(见图17、图18)
表7 朝鲜王朝中期重新编排创作的呈才(见图19—图21)
图15 《舞鼓》
图16 《牙拍》(《动动》)
图17 《鹤舞》
图18 《响钹舞》
图19 《剑舞》
图20 《船游乐》
图21 《尖袖舞》
孝明世子创作或改编的乡乐呈才有《佳人剪牡丹》《庆丰图》《高句丽舞》《公莫舞》《万寿舞》《望仙门》《舞山香》《扑蝶舞》《宝相舞》《莲花舞》《影池舞》《催花舞》《春光好》《春台玉烛》《春莺啭》《沉香春》《响铃舞》《献天花》等许多作品。他将中国传入的唐乐呈才融入乡土特色创作出新的作品,其名称或内容有时会借用中国故事,还用汉诗填写乡乐呈才的唱词。在丁亥进馔礼中表演的乡乐呈才有《佳人剪牡丹》《舞山香》《宝相舞》《春莺啭》《响铃舞》(见表8)。
表8 孝明世子创作的乡乐呈才(见图22—图26)
图22 《佳人剪牡丹》
图23 《舞山香》
图24 《宝相舞》
图25 《春莺啭》
图26 《响铃舞》
丁亥《进馔仪轨》和“丁亥进馔图屏”记录了1887年正月二十七日在景福宫万庆殿举行的进馔和当时表演的21种呈才。图屏依次呈现了以礼乐思想为基础的进爵礼和献舞乐,一幅屏中绘有几幅作品,一目了然地向我们展示其风貌。进馔中表演的呈才包括:高丽时期由中国传入的5种唐乐呈才,借鉴唐乐呈才的形式重新创作的4种唐乐呈才,从高丽流传下来的2种乡乐呈才以及朝鲜时期创作的10种乡乐呈才。
唐乐呈才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丽时期从中国传入后,经历朝鲜时期传承到现在的唐乐呈才,只有5种;另一类是朝鲜时期创作的唐乐呈才。
朝鲜王朝后期,孝明世子创作的乡乐呈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中国故事和文献中获得灵感或借用它们的题目创作而成的,另一种是将高丽流传下来的唐乐呈才本土化创作而成的(《献仙桃》→《万寿舞》,《抛球乐》→《宝相舞》,《五羊仙》→《长生宝宴之舞》,《莲花台》→《莲花舞》等)。高丽时期从中国传入的5种唐乐呈才,虽然舞蹈构成没有改变,但经过漫长岁月传承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变得乡乐化(本土化)了。
韩国的呈才传统能完好地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很多的宴会记录里记载了呈才,还因为长期以来在宫廷的乐舞机构中,师父将技艺传授给弟子,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