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主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具有转型性的意义与价值,当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地转化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能否寻找到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实践之道。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说,“道”是运作方式,是方法论,也就是具体的实践操作样态、模式。站在方法论的层面进行审视,四省(市)的八所学校不仅坚定地持守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而且在转化方式、路径、载体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价值观的重建,而学校德育的核心同样是价值观培育,把立德树人与学校德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非常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让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统整。我们只有从学校德育建设的实际出发,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最终将立德树人的价值要求真正变为学校变革的具体追求,从而引领学校的实践方向和行动改进。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德育体系,通过一份报纸、一份回信、一曲校歌生动地再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则努力创新学校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生动性,从操作层面真正把德育作为重中之重。
立德树人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哲学,它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教条,一定要能够用来帮助我们变革现实,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样态,所以,立德树人必须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去,我们必须让立德树人统领所有的教育工作,使其成为教育发展的内在基因。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以“启蒙养正”精神为引导,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成熟的顶层设计,努力从教师、课堂、班级等三个方面进行育人变革;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在“舒展,教育最美的姿态”理念指引下,让学生在劳动中生成德性。
立德树人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和一致性,但是,这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让不同学校以不同的“土壤”培育儿童,在关注教育共性标准和要求的同时,也给不同的孩子烙下不同学校的文化印迹,体现出不同学校校本化的办学理念和成长目标。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始终以周恩来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为他们最闪亮的名片,使其成为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小学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原有“彩育”课程为载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模式。
学校教育既需要进行文化视角的整体思考,更需要选择一些项目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优势项目的经验迁移带动学校其他领域的发展,从而让立德树人生动而深刻地扎根在实践中。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作为一所建校仅十年的学校,一直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抓手,进行“天人合一,人事相趣”的“新劳动教育”的探索,项目深化与立德树人相伴相生;上海市闵行中学的生涯教育紧紧扣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以生涯教育为支点,推动高中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