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策略

2019-01-13 01:25汪金瑞
教师·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汪金瑞

摘 要:开展小学校园德育工作的关键一环是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对教师而言,小学阶段是自己执教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如果自己没有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启蒙和指引,很容易使他们在往后的道路上出现心灵的扭曲。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小学教师应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来开展自己的德育课程,为学生做好品德方面的榜样,将德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文章将针对小学校园开展德育工作,从基层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德育的社会现状和相应解决方式,以期对广大基层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07-02

新课改不断向前推进,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在注重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提高教学质量,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步发展。德育的作用在基层小学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其不光可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而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德育规划

从我国素质教育的计划推进以来,我国各地就有许多思想先进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开展德育,并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开拓创新。教师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既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德育知识,又能够在课堂下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品德榜样。然而,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无法促进德育的快速普及,工作开展缓慢,有些地区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单靠教师的力量,很难满足德育的需要。教师孤掌难鸣,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后援。

(二)没有合适策略开展德育工作

在大部分地区相当多的一部分学校中,教师开展德育的方式仍旧非常传统,其延续着我国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在课堂上生硬地讲解着德育知识。暂且不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并不太长,即便是将这种方式的德育放到高等级的教学课堂上来进行传授,学生的知识接受度也不会很高。此外,在小学教师讲授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地保证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进一步使得德育的开展实施阻力加大,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更加恰当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教师必须要强化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三)学校与家庭交流不够导致家庭德育作用弱化

在欠发达地区,因为教师与家长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学生家长對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即使理解也不知从何下手,导致家庭对学生的德育作用被弱化。因为这种状况的存在,家庭和学校的德育责任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基于家庭德育越来越弱的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进而加大了学校德育的任务。这样就更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可能,这就形成恶性循环,给德育的展开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如何针对小学的德育工作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在德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内心活动

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到对成绩好的学生不过分关注,对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放任自流,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在无形中让学生身处于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更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顺利展开的基础。在德育开展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简单当成“受教育者”, 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有意识和情感的生命个体,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沟通对其进行教导,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反感。尤其是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小学生, 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广,信息量更大,因而他们大多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教师不能对问题学生产生歧视甚至进行打骂的行为, 否则将对学生内心产生不利的影响,有违德育工作开展的初衷。例如,一些学生集体观念不强, 对班级生活漠不关心, 教师应该做的是和学生多交流, 详细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 借此打开学生的心扉,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针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学生,教师简单进行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在德育渗透方法上进行创新。

(二)构建积极文明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小学教育工作进行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地点。和谐友爱、互尊互敬、团结向上的班级大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的个人品质和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得到学校各方的重视,尤其是班主任,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为班级提供更具有正能量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在方法上, 班主任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制成海报或者黑板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班级道德突出的学生, 教师可以成立一个德育小组, 小组成员有拾金不昧、扶危解困、热爱卫生等学生, 借助榜样的力量对班级文化进行引导。班主任直接对小组进行管理,并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一旦班级发生打闹等不团结事情的时候, 德育小组要深入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对犯错同学进行教育。

(三)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所学习的所有知识与技能,最终都是通过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而在将理论化的知识投入到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学校应当配合小学教师开设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教师的看护与指导下,利用所学的德育知识积极地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让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与书本中。

(四)实施激励策略激发学习主动性

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心理性格不够成熟,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实行一种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男生与女生、成绩差和成绩好的学生无差别对待,只看日常表现。对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鼓励其继续努力;相反,对于学习退步、调皮捣乱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警告,阻止其养成不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对于是非对错的评判不应当以刻板的规则为准,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犯错的具体原因,不能因为冤枉学生让学生感到不公正与委屈。同样,也不能够一味地盲目鼓励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这两种情况在趋于极端之后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立性格的独特的人,每个人生来就带有与众不同的个人外表特点或者性格特点。作为小学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导与关心,增加与学生谈心的次数,使学生内心能够感到温暖,这种教育方式同样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与传统的传授课堂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同,在德育中,人们更加强调的是精神方面的学习,优良的品德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故而在德育中所实施的激励措施也与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密不可分。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激励工作的时候,会使学生的内心获得更加成熟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在内心对德育更加有好感,并且能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德育知识学习当中,这些内心意识的转变都是发生在精神层面的。

然而,仅仅靠内心方面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得到激励、重拾自信心,并将自己的想法投入到现实中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当中来,才能够真正地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参加教师在德育中所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进而对在各种德育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合理适当的鼓励与奖赏,从而使其内心能够获得更好的發展,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推动德育的顺利实施。

(五)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把德育工作渗透进日常教学当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当在足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胆小,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班级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多鼓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心理素养。再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去参观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或者带领学生植树,在母亲节等节日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给家长和学生创造充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营造感人至深的多媒体渗透环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沟通,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德育渗透不能没有家长的参与,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受家庭的影响本来就很深,对父母的态度习惯于逆来顺受,让学生家长参与德育的过程,可以改变家长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更有益的生活环境。

三、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尤其是小学生,更加有益于一个人在年幼时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小学教师所实施的激励措施则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以及有利于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形成更加有价值的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192.

[2]金建建.班主任德育实践中有效激励策略的研究——以“养正币”的评价方式为例[J].教育视界,2017(6):62-64.

[3]龚妙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128-129.

[4]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47.

[5]丁丰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周刊,2018(21):169-170.

[6]张崇静.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激励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4):100.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