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澄森
(浙江省乐清市翁垟第三中学,浙江 乐清 325600)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想问。自足于教材实际,在教学活动当中渗透问题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三角形》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传统的数学模式都是直接给学生灌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基本定理,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非常的单调且枯燥,同时对问题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制作纸质的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动手拼接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学生便会有所发现,3cm、7cm、10cm的纸条是无法拼出三角形的,此时学生便会产生疑问,而这就是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利用生活实例,以此调动学生生活的深入体检,有助于学生突破数学知识学习的难点与重点,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疑问,并且自主思考,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数学思维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选择压制的方式,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于教师产生教师,从而不敢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想法,这不仅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敢问”。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的想法。
例如:在《有理数》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以及难点都在正数与负数的基础数学概念上,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想法,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具备探索性以及启迪性的数学问题,以此来突破学生的固有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层面看待具体的数学问题,而这也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性的开放问题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设计开放以及结论开放等类型。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便可以创设具体的问题教学情境:现已知了三角形的一边AC与BD相交,同时BO=DO且AO=CO,证明哪一三角形属于全等三角形,这个问题就是开放性习题,学生判断出△AOB是全等三角形,同样一部分同学还判断△AOD是全等三角形,这样开放型的习题练习能够让学生针对教材知识点与习题本身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抽象性以及极富逻辑性,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尽管教师大部分时候都通过潜移默化、前期铺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没有发现问题,同时及时发现了问题也不会积极地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事实上没有掌握提问的能力,不会提问。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提问方法。
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为了可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与方式,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温故知新”的提问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两者间寻找出相交点,学生在学习由于“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基础知识的时候,便可以在以前所掌握的三角形地内角、三角形的外角的相关基础知识中进一步的延伸突破,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到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构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这一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主动提问和以及自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