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德性教育

2019-01-12 21:16王江艳何俊
魅力中国 2019年49期
关键词:德性品德与社会品德

王江艳 何俊

(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9803)

历史知识从属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审视,学生群体将会形成更为完整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但是教材毕竟仅仅是教学的范式,是教学工具,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更为准确地定位潜藏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并对其合理开发,教授给学生群体俨然是广大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的《战争何时了》作为案例,深度探讨了如何借助于《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题材来开展德性教育。

一、精准定位,将德性教育作为目标

《战争何时了》作为六年级下册的单元内容之一,其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历史故事,更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和平的美好,领会战争为人类发展带来的伤害,更为深入地领会历史事件所展现出的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德性的成长,这是品德教学的核心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历史题材的真正作用。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本节课程并不是要让学生追忆和回溯往昔,更不是要让学生批判战争、控诉战争,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帮助其了解战争所谓世界发展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于儿童群体的危害,但是却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层面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对于在战争中受苦的人的同情,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其树立维护和平、珍惜和平的决心。

二、联系生活,让历史题材更近

生活是到的沃土,道德源于斯而又长于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颇为密切。如果没有生活,那么无论如何讨论道德都是无意义的。助力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各项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先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从生活世界出发,融入教材之中,深刻感受历史。在课堂开始阶段,直接引入生活有关要素:“同学们,儿童节大家都是怎么过的?你们都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吗?能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嘛?”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分析完成自己在节日中的收获之后,教师迅速转移话题:“同学们知道儿童节的来历吗?”同学们表示不知道,而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要求学生翻开教材第79页,引导学生阅读其中有关于儿童节的描述。如此一来就能够迅速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互连接,自然贴切。

不可否认的是品德课程以及生活之间的联系颇为密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深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的形成,为其今后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走入历史之中

历史是对曾经社会现象的诠释,无论是其场景亦或是其中人物都和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仅仅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回忆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那么无益于学生的深度成长。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带领其走入到文本之中才能充分展现出历史题材的活性,让教材以及其承载的知识更具特色,充分展现出德育的功能。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完有关于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战争的纪录片,以此来带领学生深入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之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大战的残酷,而后要求学生群体进行自主合作,阅读教材内容,并将自己阅读到的诸如死伤人数、经济损失、开战时间、结束时间等重要内容予以记录,重点让学生讲一讲面对此类数据的过程中都感觉到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对话,充分领会到战争所为各国发展带来的危害,让冰冷的数字和学生的心灵相互连接,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阅读教材,如此一来,文本内容以及教学内容都将会变为活性因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德行素养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之中,历史内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追忆,更是各种各样的德性知识,为了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引导其真正地感悟到来自于历史内容深处的价值含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地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其主动性,引领学生懂得如何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充分完成德性教育这一重要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德性品德与社会品德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