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中读整本书的指导策略

2019-01-12 09:21江苏连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学刘长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年段读物好书

江苏连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学 刘长文

现在的小学阅读指导大多针对“篇章”,教师很少涉及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往往把要读的课外书目布置完就了事,至于学生读没读完,怎样读的一概不知,造成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普遍不高。一篇“好文章”与一本“好书”相比,也许在语言结构和逻辑思维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一本“好书”无论内容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都要比一篇“好文章”更加宽广和深邃。因此,读整本书对于塑造学生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积极影响。

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整本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如何选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好书”呢?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呢?

首先,“好书”应该是学生喜欢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书。也就是我们所选的书能让学生感兴趣、读懂。其次,“好书”还应是内容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益的书。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是名作,只要内容形式都没有毛病的就行。”也就是说教师所选的书目不一定非得是名著,只要能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有益于身心健康就行。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各个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时,既要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读,是否看得懂,又要考虑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低年段学生的阅读指导

低年段是培养小学生各种学习、生活习惯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如图文版的短篇故事集,儿童歌谣集、童话集等,只要是内容健康、学生能读懂就行,关键是要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低年段小学生识字量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足,图画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尽的幻想,弥补他们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欠缺,这对于培养低年段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年段学生阅读指导

中年段是小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从低段向高段转变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逐渐趋于稳定,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通常对一些人物形象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类书籍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故事、童话、儿童诗集等文学读物,以及自然科学类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知识》《宇宙之谜》等,让学生阅读,并加强敦促、引导,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行为。

(三)高年段学生阅读指导

高年段是小学生思想极为活跃、激荡的阶段,他们开始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产生独立的见解。这一阶段也是利用课外阅读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在阅读倾向上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比较喜欢富于冒险精神、可以启发智慧的文学作品或科幻类读物;女生更喜欢情节曲折、情感丰富,唯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儿童小说、名人传记、寓言选集、科幻小说、探险小说、少儿百科全书等让学生阅读,让他们从书中汲取知识“营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增长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指导学生如何读整本书

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读书方法指导,二是读后交流。无论是读书方法的指导,还是读后的交流与讨论都要注重“整体性”,这是阅读整本书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与篇章阅读最主要的区别。

教师对于学生读整本书的指导原则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以某些书籍为例具体指导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阅读与积极的思考。

(一)整体感知关于读物的主要信息

有些小学生拿到一本书,不知如何下手,从哪里读起,往往是毫无章法地“乱”读,读完合上书,除了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几个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几乎没有更多的收获。读整本书最重要的就是突出“整体”特点。教师要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要先关注这本书封面上的书名,浏览正文前面的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目录等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关于读物的主要信息,初步了解读物的写作背景和主题内容,为接下来的正文阅读做好铺垫。

(二)按步骤通读全书

对于课外阅读,朱光潜先生指出:读书不在多,在于读得彻底。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把书读通、读透,要对全书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精细阅读,并且好的书至少要通读两三遍,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整本书的具体阅读可以借鉴篇章阅读的方法:略读+精读。笔者把学生读书的思维过程总结为“求疑→答疑→吸收、迁移”。

1.初读——求疑

叶圣陶先生认为小学生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初读时,要求学生先用略读的方法浏览目录,了解读物有多少篇章以及每个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再开始对整本书进行细读。笔者要求学生要人手一个笔记本,随手记下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新发现”: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比较优美,哪个人物比较有趣,哪句话不明白……让学生把没有读懂或有疑惑的章节作出标记,留待第二轮的复读。

2.复读——答疑

学生初读之后,脑海里已经大体掌握了读物的整体结构,那么第二次通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对一般的章节可以略读,读到有疑惑的地方要反复细读,还可以翻阅与此相关的其他章节,或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以解决心中的疑问;对于书中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或者重要的章节,学生也可以反复细读,并在此章节的旁边或在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心得。

3.再读——吸收、迁移

在第二次通读之后,学生对作者的写作主旨和写作手法已经有了整体感知,对于书中哪些章节比较重要、哪些细节描写比较精彩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读书交流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讨论这些精彩之处,鼓励学生再次通读全书,并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会、仔细揣摩,直至真正领悟这本书的匠心独具之处。

叶圣陶先生认为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因为一本好书之所以精彩,不仅在于它所反映的思想主旨,更在于作者为了表现主旨而运用的文字铺陈、细节铺垫、人物刻画等文学手法。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几个人物的名字、了解几个故事情节,而是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夫。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阅读的收获与体验写成读后感,把作者在书中运用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场景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手法兼收并蓄,运用于自己的习作。

三、方法指导与读书交流要相互融合

对于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与读书交流讨论要相互融合、交替进行。起初,教师可以布置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在学生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读书指导与交流课,教师就这本书的阅读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收获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讨论;也可以展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撰写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思想感悟和文字功底。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了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来阅读(按上面所说的方法选择读物),教师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

阅读是甘泉,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阅读是灯塔,照亮学生人生的航向!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浸润心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年段读物好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好书共享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