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蜕变
——小学生系统思维培养策略探微

2019-01-12 09:21江苏盐城市南苑小学王恒干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正方体导图目标

江苏盐城市南苑小学 王恒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最具思维价值的课程当属数学,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极具抽象性和精确性,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系统思维是一种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它把认识对象的各种特征、结构、功能等进行统整,是综合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综合性等特征,是一种最高级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定位,把思维训练的目标指向系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审视、系统思考,避免学生思维的碎片化、低效性,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优化策略,着力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努力促使学生实现从碎片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蜕变。

一、统整构思教学,目标设计系统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教师的思想言行、思维方式等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教师首先要有系统思维的意识。

正如尼采所说:“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目标,人若没有目标,就失去了追求的动力,行动也就会偏离方向。数学教学同样需要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有了目标,教学就有了依据和归宿,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教学目标包括学科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三个层次,这里着重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到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领域中所处的地位,要考虑到该课时的内容在整个单元中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目标要达到系统、全面、适当,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要偏低,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都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又要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会判断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探索,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构思,系统设计教学目标。

二、有序观察思考,避免思维片面化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是思维的窗口,伽利略也说过:“一切推理都从观察中得来。”观察对于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从观察入手。不善于观察是造成学生思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许多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对认识对象的某个显著的细节感兴趣,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许多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观察的局部性导致了思维的局限性。为了防止学生以偏概全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思考。

有序观察可以避免学生片面思维,也不会让学生形成“窥一斑而概全貌”的局部认识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授予他们“总—分—总”的系统观察方法,引导他们在观察物体时按照先粗略地观察全貌,然后细致地观察局部细节,最后进行整体概括认知。如此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发现物体的全部特征,从而让他们系统剖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一课时,观察和想象对于学生掌握立体图与平面图之间的转化特别重要,尤其需要有序完整观察,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认识理解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观察指导,引导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在寻找相对面的特征时,同样也做到按序观察,一组一组地观察相对面。为了提高学生系统观察思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练习中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习题,例如,三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相同规律写着数字1、2、3、4、5、6, 观察这三个正方体,判断1、2、3的对面分别是什么数字?在解答此题时,再也没有学生看了正方体的一个面就随便猜测,而是全面观察、整体思考,通过仔细观察三个正方体后再进行推理判断。观察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使学生懂得有序观察、整体思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三、精设问题链条,实现思维连通式

斯科特·派克说过:“问题能启发人的智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数学思维的源泉,数学问题左右着学生思考的方向,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品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问题在思维培养中的价值,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用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打通学生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系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是系统思维培养的重要策略,设计优质的数学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数学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和优,优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和层级递进的思维特质。精设问题链条是训练系统思维的最佳方式,问题链是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编织成一根链条,各个问题之间才不会显得零散割裂。一组好的问题链胜过无数的“碎问”,问题链条把知识碎片融合起来,把学生思维贯通起来,达到了思维的连通,使学生思维衔接紧凑、系统完整。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例图并思考问题,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你准备如何验证?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整体规划设计问题串,多个问题之间呈分层递进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链不要一下子都呈现出来,而要依次展示,在一个问题完成后再进行追问,以免混淆视听,干扰学生思维,避免学生思维不能有效地连通。

四、巧借思维导图,促进思维结构化

思维导图是当下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然而,一些教师对思维导图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反映学生思维轨迹的简单图形。其实不然,思维导图是一种系统思维模式,是“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以图文融合的形式有序展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层级结构关系。思维导图既能把各知识碎片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把隐性抽象的思维显性化、形象化,促使学生展开结构化思考。

绘制思维导图旨在建构一种知识网络图,实现发散思维结构化,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简单而有效的手段。故而,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或者在总复习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以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单元复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的方式整理该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以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核心概念为主干,往下不断地开枝散叶,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构成了思维导图上的一根又一根分叉,所有概念聚合成一棵形象直观的知识树。思维导图让碎片知识变为系统知识,同时使学生的思维从封闭走向发散,从肤浅走向深刻,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结构性和完整性。

系统思维方式简化认知,整体观照,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发现事物本质属性,灵活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系统思维培养,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正方体导图目标
给正方体涂色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