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责任感培育

2019-01-11 17:43郑翔文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培育

郑翔文

[摘           要]  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是社会安定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自身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热切关注。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的四个角度丰富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并积极探索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途径。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98-02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角色职责的一种自我意识及其自觉程度,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他人、社会、国家所应肩负责任的认识和信念,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行为应负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既需要理论的宣教,更需要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并以自身责任感为依托。只有当大学生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自身的责任、义务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思想统领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蕴含着丰富内容,根据对责任关系对象的分类,大学生的责任感大致可分为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及主动承担起国家责任并积极履行责任的道德行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育内涵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丰富了培育大学生责任感的内容,并为其指明方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孕育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情感。这种情感是人们在长期工作和生活中累积而形成的一种对祖国忠诚和爱,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的集中体现。作为公民,爱国是一种责任,是在社会生活中应完成的使命、应尽的义务。对广大大学生来说,只有内心对整个国家和党充满爱,对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责任感,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培育,应突出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激发。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感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自己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的社会义务过程中而产生的是否符合内心发展需要的情感体验。履行社会义务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自己应履行的社会义务,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道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中国家情怀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蕴含着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深刻的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必须从国家情怀和社会道德教育两方面抓起,并且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大学的社会道德感和国家情怀的养成。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个人的责任感培育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在处理种种复杂的关系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是道德不仅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同时也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为其所有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这是一种敬业精神,映射在大学生身上,就是勤学乐业,对个人开展自身责任感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明确以何种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同时还要在大学生当中开展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其学会自律、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隐忧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其人格塑造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兴衰。近年来,在国难天灾面前,时刻跃动着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展现出来的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積极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责任意识是好的,但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并不能忽视西方思潮涌入、不良价值观诱导所带来的部分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一是对责任内涵理解不清,缺乏对责任感的准确认知。例如,大多数学生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为家人努力奋斗,为生活打拼意识较强,远未达到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层面。二是生命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感淡漠。当代大学生对生命责任感弱化、漠视生命的价值观扭曲,这样的大学生对自己都不负责,更无从谈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认同感,更不会主动地承担起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的社会责任行为。三是缺乏践行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行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却反对社会的责任认同感,在行动上主动性差,缺乏践行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行动,既没有坚定的责任意志,更没有坚决的责任行为。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呈现“421”模式,即“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父母2人,子女1人”,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大学生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容易养成骄奢、任性、执拗、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进而淡化责任意识,缺乏为人着想、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心。我们总能听到家长要求孩子成绩优异、考大学、升学、出国等功利性的教育方式,淡化对大学生社会道德感的培育。

2.学校培育欠缺之处的影响

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与推崇的素质教育相背离,重智力轻德育的功利性教育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忽视对学生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教育,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极为不利的。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若高校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受外界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

3.不良文化冲击的影响

首先,西方思潮和观念的传入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早期的他们只注重学习,活在象牙塔里,进入高校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其次,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会由于自身监管不到位的缺陷传播一些不利于社会的讯息,网络的虚拟性也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里畅所欲言,利用虚拟角色甚至不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与现实中自己恪守的行为准则有较大差异,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不善于交际、不关心别人,更无从谈社会责任感。

三、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路径

(一)家庭教育向度:家风培育中提升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能力

我国一直流传的小故事“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家庭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最离不开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基础,而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也是提升孩子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能力。作为家长,在从小的启蒙教育中就要灌输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做一个孝顺、懂事、负责任的人;伴随着成长,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独立,此时的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客观地分析社会现象,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他们的责任感从他律阶段自觉转向自律阶段,从家庭责任感自然過渡到社会责任感;同时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言传身教,为孩子创建和营造理性的家庭关爱环境。

(二)学校教育视角: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建设教育作为责任感的载体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实际,以社会责任感教育为中心开展润物细无声的道德品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和敢于负责的社会正能量。(1)要深化对大学生的理念教育,尤其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敬业爱岗意识、增强诚信教育、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2)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管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教师,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远远不够,还应该以身作则,在教育中重视言传身教。(3)要深化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尊崇与追求真、善、美,自觉提升道德素质,从而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环境。

(三)社会养成方式:社会实践深化教育成果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中,亲身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将实践教学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整合传播社会正能量,搭建责任感教育的平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离不开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志愿服务作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德育目标实现的有效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从而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责任认知,锻炼责任意志,进而深化责任情感,形成自觉的责任

意识。

(四)自我修为路向

大学生的责任感培育中,学校、社会、家庭提供的只是外在的条件,大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性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除了要注重外界环境的优化,更应该激发其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以他人的优秀实例为参照物,从动机和效果上来检查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发现自己的缺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激励自己。

参考文献:

[1]蔡桂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82.

[2]刘强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69-72.

[3]张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2):55-57.

[4]张艳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5(3):116-11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责任感等2则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