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2019-01-11 05:56袁凤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寰椎寰枢寰枢椎

袁凤祥

(沈阳市中医院骨二科,辽宁 沈阳 110004)

寰枢关节半脱位又叫寰齿关节错位、寰枢关节紊乱,是因寰枢关节关系异常而导致的上颈椎节段性不稳,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偏头痛或头项痛、头晕或眩晕发作、恶心、胸闷、眼胀、视物模糊等交感神经机能增强和脑供血不足的症象。该疾病在由于颈痛、头晕为主诉而就诊的患者中非常常见。研究表明炎症及慢性损伤是引起该病主要原因[1]。随着电脑及手机的广泛普及,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

目前对寰枢椎半脱位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理疗、牵引、针灸、推拿、中医正骨手法整复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部分缓解症状,但复发率高,远期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除极个别出现脊髓受压、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采用小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肯定,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复发率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 12月—2017年11月 36例符合要求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8例。治疗组男 3例,女 15例;年龄 18~60岁;病程最短 1周,最长2年。对照组男2例,女16例;年龄18~6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

1.2.1 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 主要包括:(1)有头、颈部炎症、慢性劳损史;(2)枕项疼痛、偏头痛、颈项痛;(3)头晕、视力模糊、失眠、耳鸣、健忘、胸闷、恶心、呕吐等;(4)颈椎歪斜、头位不正;(5) 颈部触诊,枢椎棘突偏歪,有明显压痛及条索状物;有偏歪侧的项肌萎缩,上下项线压痛阳性,枢椎的棘突、横突、局部压痛,颈肌紧张等。

1.2.2 辅助检查 X线颈椎侧位片:3 mm≤寰齿前间隙<5 mm;颈椎开口位片:齿状突轴线与寰枢轴线偏移距离≥1mm[3-4]。

综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可诊断寰枢椎半脱位。

1.3 纳入标准 (1)综合临床及辅助检查,诊断寰枢椎半脱位;(2) 年龄>18岁;(3) 近期未接受其他治疗;(4)依从性良好,同意本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伴有内科疾病但不影响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 严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滑脱需手术者;(2) 肿瘤、结核者;(3) 颈肩部周围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疾病;(4)糖尿病,空腹血糖≥8.0 mmol/L;(5) 3个月内有心脑血管病发作者;(6)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0~2分,良3~9分,差≥10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评估。

1.6 小针刀治疗风险防范 (1)设立针刀治疗室,严格消毒,预防感染;(2)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3)治疗后观察0.5 h,如出现不适反应留院观察,对症治疗。

1.7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医用记号笔颈肩周围定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依照四步进针规程在上下项线内测、头后大、小直肌起止点、头上、下斜肌起止点、C2棘突、项韧带旁侧压痛点等处行疏通、剥离。治疗后局部无菌包扎,颈托固定,24 h后,行颈椎牵引,3 d内保持术区干燥,避免剧烈活动,治疗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对照组:行传统针灸、理疗、牵引及中医手法治疗等。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资料特点,计数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х2检验和 t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P<0.01有极显著差异)。

2 结果

见表1~2。

表1 2组治疗疗效评价 [例(%)]

治疗后随访,2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治疗前后评分、寰齿前间隙、寰齿侧间隙差值(x±s,mm)

行VAS及眩晕病评价量表评分,2组患者头颈部症状均有改善,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偏移距离变小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1)。提示:小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治疗。

3 讨论

寰枢关节是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连结的总称,其解剖结构复杂,一共包括3个独立的关节,即2个寰枢外侧关节和1个寰枢正中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寰枢正中关节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主要靠翼状韧带、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以及关节囊韧带、覆膜等来维持其稳定性。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即能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因关节活动幅度大,是应力的集中点,软组织易损伤、变性,失去弹性,成为半脱位或脱位的解剖学基础[5-6]。因此,外伤、劳损及炎症因素都会对上述肌肉造成长期慢性损伤,造成寰枢关节动态平衡失调,进而引起半脱位,引起相应症状。

长期的创伤、劳损、炎症引起寰枢关节周围炎性渗出、挛缩、肌痉挛致寰枢关节形成偏移、旋转、倾斜等微细变化,致使椎动脉受到牵拉、扭曲、压迫,严重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枕神经卡压、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丛(颈上神经节)过度兴奋,软组织进一步痉挛、疼痛加重及广泛的神经系统相应症状[7-8]。

目前对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主要为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颈椎开口、侧位X线片可以清晰地显示齿状突与寰椎位置变化。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可提供最直观可靠的依据[9]。

治疗上以往多采用牵引、手法等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在牵引状态下更有利于恢复寰枢椎解剖位置关系,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头痛、眩晕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持续时间较短,治疗周期长,症状易反复[10-11]。笔者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加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获得满意效果。

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 (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手术刀有机结合的产物。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以达到松解粘连、恢复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12]。笔者以小针刀松解软组织内高应力点的粘连、瘫痕、挛缩,消除应力的不平衡,配合牵引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肌肉、韧带的收缩性,减少关节内压力和炎性渗出,使半脱位的关节复位,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因此能取得满意持久的临床疗效。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小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近、远期疗效肯定,优于传统治疗。

4 结论

采用小针刀对软组织高应力点的粘连、瘫痕、挛缩的松解,消除了应力的不平衡,配合牵引可有效消除炎症,恢复颈项部软组织功能,缓解症状,使脱位关节复位,能取得满意、持久的临床疗效。其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可随治随走,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寰椎寰枢寰枢椎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寰枢椎不稳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
2016广总脊柱外科论坛暨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掠影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五)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