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三步曲”

2019-01-11 20:50
好家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步曲顾客交流

文 张 莉

各类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角色游戏,具有愉悦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体验社会角色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搭建平台,激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意识

(一)创设环境,诱发亲社会行为意识

蒙台梭利认为:“要帮助幼儿发展,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使其能自由发展的环境。”而轻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正是激发幼儿自主交流、合作分享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幼儿能在温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合作、互助、谦让带来的快乐,创设一个良性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是激发幼儿亲社会行为意识的第一步。

我园的角色游戏环境以幼儿为本,幼儿根据游戏内容自主划分游戏场地,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比如,幼儿根据实地观摩和考察得来的经验,利用桌椅、玩具柜、活动材料等来创设奶茶店的环境,收银台、操作间、餐桌椅、展示台等一应俱全。幼儿在充满自由色彩的游戏环境里,在相互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分享、合作、帮助、谦让、关爱等亲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二)制定规则,形成亲社会行为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为了保证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游戏活动中,规则就像红绿灯,时刻提醒幼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基于亲社会行为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多时候是幼儿根据游戏的情节、内容和游戏中的纠纷和问题而自主商讨决定的,由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会使幼儿的执行力更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更有促动性。

在大班“小吃店”的主题游戏中,根据游戏规则,小吃店内的食品是自选的,顾客想吃什么就取什么,服务员负责传递加工好的食品。但是在游戏交流环节,幼儿发现了问题:顾客自取食材不够卫生,而且服务员和顾客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无法产生交往互动行为,不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通过讨论,幼儿增加了新的游戏规则:服务员应通过询问、推荐等方式和顾客进行交流,并戴一次性卫生手套帮助顾客拿取食物,增强了游戏性,丰富了游戏情节,也很好地达成了活动目标。

(三)适时介入,强化亲社会行为意识

由于角色游戏特有的社会性属性,游戏环境更像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体验和对人及事物的真实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结合幼儿的真实需要和情绪体验,抓住机会,及时介入,以满足幼儿的游戏发展需要,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识。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三名幼儿各自为政,“爸爸”在厨房做饭,“妈妈”在化妆,可怜的“宝宝”被随意丢在地上,无人问津。老师一脸心疼地惊呼:“呀,宝宝怎么摔到了?胳膊都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啊?”随着老师的介入,“爸爸”“妈妈”迅速进入角色,抱起“宝宝”,轻声呵护,还找来一瓶药膏,边轻轻涂抹,边柔声安慰“宝宝”,擦好药膏后,“妈妈”一直小心翼翼地将“宝宝”抱在怀里,不时拿玩具逗弄他。在游戏中,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既丰富了游戏情节,也成功地激发了幼儿关爱弱小的亲社会行为。

通过角色游戏这个平台,我们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识逐渐萌芽,分享、互助、合作、关爱、谦让等亲社会行为也逐渐增多。

二、搭建舞台,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

(一)小组研讨,提升合作计划能力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鼓励幼儿围绕“邮局”的游戏主题,采用协商和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游戏计划。

小组幼儿共同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制定游戏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激发幼儿进行讨论。如:游戏里需要哪些角色?有哪些情节?怎样使这些情节有序地展开?还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和道具?

当幼儿的讨论初具雏形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组成员共同的设计和想法,让所有参与的成员都能读懂计划,并按计划游戏。在此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协商,在提升合作计划能力的同时,产生了谦让、协商等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游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计划,幼儿开始寻找材料实施游戏。但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问题“频发”:幼儿经验不足,游戏无法深入;材料太少,不足以支撑游戏。“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引领我们给予幼儿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他们说问题,想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推进游戏的发展与深入。比如,在游戏中幼儿发现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游戏进行缓慢。通过讨论,他们增设了两个服务窗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管理人员”发现自己的工作桌面太乱,商议后决定招聘一名“服务员”负责打扫卫生。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分享,提升修正行为的能力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材料使用和交往合作,与幼儿共同回顾游戏情境、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分享交流环节可以使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游戏行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效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社会交往经验,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游戏行为,产生新的规则,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一次游戏中,由于班级空间设置及游戏联动的需要,两辆“出租车”应运而生,幼儿对于新的交通工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由谁当司机的问题上,幼儿们都踊跃自荐,一向以“调皮捣蛋”著称的庆庆最为积极。最终通过举手表决,由比较安静、内向的诚诚和志志来做司机。在竞争中“落选”的庆庆显然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就跑到出租车旁,一会儿擦车,一会儿帮助乘客拉车门,一会儿和司机交流路况,忙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幼儿的游戏。

关注到这一点后,在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将庆庆在游戏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点,引导幼儿讨论“庆庆的游戏行为是否合适” 。起初,幼儿们纷纷指责庆庆影响了司机的工作。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将讨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应该制定‘如何玩好游戏’的规则”上。而庆庆也在小伙伴们的讨论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开始主动反思,加入游戏规则的制定中。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角色游戏评价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它是集中问题、交流经验、整理总结的过程,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才能对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富有个性地发展,提升评价对幼儿修正自身行为的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计划并实施角色游戏,幼儿在自主实践中积累经验,在计划实施中反省调整、提升认知,在自主交流中分享经验,强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三、搭建奖台,享受幼儿亲社会行为成果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其能力仅能发挥20% ~ 30%,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可能发挥80% ~ 90%,甚至更多。因此,我们为幼儿搭建了“荣誉奖励”奖台,让幼儿感受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快乐体验。

(一)“礼仪之星”,让幼儿感受自我实现的快乐

我园是一所以礼仪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而角色游戏因其社交性的特征能够很好地将礼仪融入其中,根据当下主题,为各年龄段幼儿梳理出亲社会行为标准,并结合游戏评选出“礼仪之星”。角色游戏中,每个主题游戏的“工作人员”对“顾客”游戏中的文明行为(如自觉排队、主动使用文明用语、相互礼让等),及时奖励游戏牌,获赠游戏牌的幼儿为“文明顾客”,在下一次游戏时可凭奖励的游戏牌直接进入相应的区域游戏,不用另外购买游戏牌。而“顾客”对“工作人员”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并投入投诉箱。交流评价时,对被投诉问题进行简单梳理,规避不文明行为,而没被投诉的“工作人员”即为“最美员工”,可获得一定的游戏牌奖励。被评为“文明顾客”和“最美员工”的幼儿可荣登班级“礼仪之星”光荣榜。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二)礼仪家庭,让幼儿感受认同与归属的快乐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为了提升家长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教养的主动性,肯定家长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方面的努力,我园梳理了“礼仪型家庭”创建标准,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社会行为、家园配合等。每学年评选一次,经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班级初评、年级复评、全园终评等几个环节,每班评选出两个礼仪型家庭,并在第二学期末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使家长和幼儿感受认同与归属的快乐,更好地奠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基础。

我们边思考,边实践,通过角色游戏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搭建平台、舞台、奖台的“三步曲”,营造了有利于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能力,让幼儿在与同伴游戏和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学会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三步曲顾客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豆腐多少钱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让顾客自己做菜
我卖个桃容易吗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