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统编新教材的阅读体系是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体系。教师要想方设法扭转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假阅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改进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努力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实现“真阅读”。
以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整册书一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阅读要求。如第一单元:朗读,入情入境、品读写景文。具体操作:1.把握重音、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2.把握语气、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
朱自清《背影》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从朗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浓浓春天气息里感受优美的音韵,体会语言大师的文字魅力。第二单元还是朗读,需要揣摩情感,体会多重意蕴,这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稍微提高了要求。第三、四、五单元则是默读。从第三单元的一气呵成、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到第四单元的圈点勾画、理清思路,再到第五单元把握中心、学做摘录,步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到了最后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快速阅读,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朗读。
统编新教材在一个单元里除了几篇教读课文之外,还精心安排了一篇自读课文,目的就是在几篇教读课文示范的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学生先自读、自学,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遇到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果小组内不能自行解决,就全班继续讨论。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话题是“四季美景”,在完成了《春》《济南的冬天》教读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读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结合前两篇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从写作内容的感知到文章结构的把握,再到语言的赏析,活学活用。教师可以给一个示范,比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句子,请学生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统编新教材七(上)第六单元是一组富有想象的作品,有童话、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女娲造人的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已经很熟悉,对照《风俗通》里的记载,学生需要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是作者的想象;学生还需要看看课文哪里做了删减,为何要做这样的处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写法的比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就会争相去读《风俗通》,通过对比阅读,很快找到了不同,就会有成就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面的《寓言四则》,先让学生回顾性阅读,进行自我阅读展示。笔者认为寓意的把握反倒是次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去找找寓言故事的特点。然后让他们去思考中国的寓言故事和外国的寓言有什么异同,这就是比较阅读。最后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寓言,创新设计故事情节,深化内涵,赋予其新的寓意,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在阅读名著《西游记》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不仅仅是书内的比较,还可以进行国内外神话作品的横向比较。如《西游记》与《格列佛游记》,同样是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想象奇妙的游记佳作,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这样就巧妙地将学生由课堂内引导到课外的阅读。
笔者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式、规模、氛围,借助统编新教材科学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用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