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例句“上活”英语课

2019-01-10 14:22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19年1期
关键词:绕口令虚拟语气谚语

陕西

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无论是词汇、短语、句型还是语法的学习,都离不开例句的辅助和例证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样和恰当地道的例句来“上活”英语课,让课堂充满笑声和掌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时下热点以及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例句,加深印象

高中生兴趣广泛,关注时尚,对于时下的热点人物和话题等普遍关注较多,他们喜欢听音乐也爱看电影电视。这些热点话题也常常被改编为高考题,出现在诸如听力、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中。那么,我们教师何不利用这些热点话题来创设课堂例句呢?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他们体会到用英语来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病逝于2018年3月14日,是当时一段时间的热点话题。笔者据此结合动词die的各种词性和词形变化创设了如下例句:The great physicist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died on March 14th, 2018 because of a deadly disease called ALS(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His death is a great loss to science.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分享了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霍金友情客串的片段,与学生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据此,学生不仅掌握了die的各种词形变化,还对霍金的生平和贡献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思考。

又如,在学习“名词(短语)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这一语法点时,涉及知识点“the day/week/month/year 充当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翻译为:“……的那一天/那一周/那一月/那一年,……发生”,学生不易掌握。此时,笔者创设了如下例句:I cried the day you went away.(你离开的那一天我哭了)。同时,播放经典老歌The Day You Went Away的前半部分和高潮,此时很多学生都能跟着节奏哼唱出来。对照歌词,笔者因势利导,运用这一语法点分析句子成分,学生恍然大悟。黑板上的“I cried the day you went away.”的句子结构也就更好理解了。紧接着,笔者又聊到了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同学们,还记得魏璎珞被罚在大雪中跪拜的场景吗?”。此句一出,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因为这一画面大家都太熟悉了。同时,笔者给出例句:Wei Yingluo kowtowed the day it snowed greatly.(魏璎珞跪拜的那一天下着大雪。)至此,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名词充当连词的用法,并且举出了更多的例句,诸如:I smiled the day you went away.I became mature the month I did my first part-time job.相信笔者上述引用的两个例句,学生已心领神会,印象深刻!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用情境创设例句,增强语言实用性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在实践中运用,达到表达和沟通的目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情境创设例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学习实用性的语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点时,涉及较为复杂的混合虚拟语气,学生不易掌握。此时,恰好班上有一个学生由于迟到被罚站在教室后面,根据这一实际情境,笔者给出如下例句:If I had not been late this morning,I wouldn’t be punished now.并请那位受罚的学生翻译此句。该同学看到例句后,先是低头有点不好意思,在笔者和其他同学的鼓励之下,他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如下翻译:要是我早上没有迟到的话,现在也不会受罚了。鉴于该同学回答正确,笔者允许他回到座位上,处罚结束。此时,笔者又给出另外一个例句:If I had not been late this morning, I wouldn’t have been punished.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区分混合虚拟语气和一般虚拟语气。

又如,非谓语动词有这样一个语法点:当一个名词是序数词或者被序数词修饰时,其后充当定语的非谓语动词只能是不定式,不能使用其他非谓语动词。这个语法规则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不太好理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呢?笔者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夸夸咱们班的一位模范生,谁总是第一个来又是最后一个走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此时,笔者给出了这样的例句:×××is always the first (student)to come and the last (student)to leave in our class.(×××总是我们班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并告知学生,虽然student 和后面的come, leave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但由于student被序数词修饰,此处只可以使用不定式充当其后置定语。事实证明,笔者在后面的教学中提到此知识点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夸奖我们班的模范生(这名学生后来也成为了本班的“明星”学生)并背出此例句,知识点自然也牢固掌握了。

三、利用绕口令以及俗语、俚语和谚语等创设例句,增强课堂趣味性

绕口令既是语言训练的好素材,又可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其乐无穷。俗语、俚语和谚语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充满乐趣和智慧,而且俗语、俚语和谚语等广泛见于听力和阅读材料中。如果将它们应用于课堂,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如能熟练掌握一些俗语、俚语和谚语,不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相关听力和阅读材料,做起题来也得心应手。尤其在书面表达中如能恰当巧妙地引用俗语、俚语或谚语,一定会锦上添花,为写作增色不少。

例如,在学习“present”一词时,由于这一单词有着丰富的词形和用法,学生容易混淆。如何高效地掌握这个重要词汇呢?笔者原创了如下例句:The present president presented each of the students present with a present.(现任校长赠送了到场的每一名学生一份礼物。)此句一出,全班学生都被笔者的这一绕口令震撼到了。笔者适时呈现这一例句,并请学生分析4个“present”的含义和用法。一个句子中出现4个同样的单词并且逻辑很通顺,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毫不费力。这里,笔者不仅巧妙地编写了例句,并且利用“present”和“president”发音类似将其改编为一个绕口令,同时要求学生根据“present”作为动词的两种用法将例句改编为自己的绕口令,以下是学生的版本:The present president presented a present to each of the students present.(现任校长赠送了到场的每一名学生一份礼物。)

又如,一次班上几个学生要参加晚上学校举行的话剧表演。临下课时,笔者送给他们这样一句话:Hey, guys.Break a leg! (同学们,预祝演出成功。)学生最初听到这句话时疑惑不解,都以为这个短语是其字面意思,即让演员们摔断一条腿。场景的铺垫加上笔者的适时点拨,学生立刻心领神会,下课纷纷跑去为演员们打气,同时不忘说一句“Break a leg!”。

再比如,在讲解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谓语动词需要用单数第三人称时,与其讲授干巴巴的语法,倒不如利用以下两句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既清楚明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关于友谊话题的书面表达中,学生适时巧妙地使用诸如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人生在世无朋友,犹如生活无太阳。和Friends are like wine, the older, the better.(朋友似美酒,越久越醇。)的谚语,文章会更有说服力。至此,谁还能说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不会主动思考呢?我们唯一缺少的是触发他们去思考和创新的火苗罢了。

总之,以上种种例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当的笑声以及掌声可以使英语课堂变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诚然,这些例句的选择需要教师能真正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所思所想,进而才能“投其所好”,反复构思、旁征博引,挑选总结出最恰当、地道的例句以供课堂教学使用,真正做到巧用例句“上活”英语课!

猜你喜欢
绕口令虚拟语气谚语
绕口令绕绕绕
浅谈虚拟语气
绕口令
绕口令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虚拟语气考前指导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