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蚂蚁之眼看课堂变化

2019-01-07 01:40李建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课例一节课研讨

李建芹

学校每周一下午进行课例研讨,学校要求观课老师改变以往的听课模式,老师不再集中坐在教室后面,而是坐到学生们中间,每人找一个或一组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学生一节课的变化,看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了,我们称这种观课方式叫“蚂蚁之眼”。这种观课方式是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提出的一种课堂观察方法。

这次研讨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按照课例研讨的要求我就近观察了一名小男孩。观课过程带给我最大的感受用两个词语概括就是:变化、真实,课堂之美悄然而来。

观课伊始,我所观察的小男孩表现的一点也不积极,老师让自读课文并做批注,他只关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的“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男孩用横线画出这句话后做了“可怜”的批注,然后就趴在桌子上用下巴抵在左手小手臂上。当时我想这应该是个学困生,估计这一节课也观察不出什么东西了,要不换一名学生吧。由于人比较多再换位置有点不现实了,于是我就继续观察下去。过了大约五分钟后他又在自己画的这句话的旁边补批了“无助”,又回到了之前的姿势,两分钟后侧头看到同桌在写学习单,他也很快写了两个题后就又回到了自己画出的那句话上。总之,听到这里他最大的关注点就是自己所画出的唯一的一个地方,明显感觉他有些疑惑。

到了小组讨论的时候,组里有一名同学没有转过身来参与,他轻轻地提醒了自己的同伴,这一举动我有些被打动。全班汇报的时候他抬起头来,听的也很认真,也做补批,整个身体也放松了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在做补批的时候并不是向记录员似的别人说什么他就记什么,而是有所选择的记,并且是在别人发言结束后再提取关键词的形式做补批,而且他补批较多的还是关于自己所画的句子。当时我就想如此安静的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到了本组汇报的时候,他没有发言,老师问他有补充吗?他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我当时就想前面没有同学说到“无助”,他为什么不分享这一点呢。我对他失去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感到有些遗憾。我开始对这个男孩越来越感兴趣了,观察就不再无趣了。

课继续上,他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当老师问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魔力时,他开始举手了,不过举得有些犹豫,老师没有提问他,但在集体回答时,他用比较响亮的声音回答了“对比”——现实和想象的对比。

到了读课文环节他参与的积极性就比之前高了很多,最后的练笔拓展环节,这个男孩开始关注自己所写的文字并进行了几次修改。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这是一个自信心不是很足的男孩,但有自己的选择和思考,主动性越来越强。

一节课下来,我观察到这个孩子打了兩次哈欠,伸了三次懒腰,但都没有停下来不听讲的现象。中间他还把钢笔插在尺子上摆出“飞机”的造型在手上把玩,但可喜的是我观察到他只是手上有这样像是习惯性的动作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课堂听讲。他课堂上的表现不是我们公开课上见到的孩子小腰板儿总是挺得很直,两只手臂端放在桌子上的样子。整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孩子最自然、最真实的学习状态。他是在一种安全的、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样的观课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了什么,而不是教师这节课讲了什么。整节课授课老师对孩子没有太多所谓的规矩和要求,只是带着孩子们安静、自主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安全的,学习是在慢慢地真正地发生。

猜你喜欢
课例一节课研讨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课例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