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渗透道德教育。由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较大空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德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不足,并就如何更进一步强化德育展开探讨,提出了挖掘教材德育元素,提高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家校合作促进德育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教育;教学策略;渗透方法
作者简介:杨玲,安徽省合肥市巢湖世纪新都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安徽 合肥 238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35-02
小学是道德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将道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寻找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二者的融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渗透,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应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思想品德等存在密切联系,这使其成为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加以改进。
1. 未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较多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然而,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了语文知识的讲解上,没有充分挖掘并利用课文蕴含的德育元素,使得道德教育资源被浪费,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2. 教师道德教育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在他们的认知中,道德教育应由思想品德教师负责,与语文教师无关。这种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粗暴剥离的教育心态和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尚待提高,学习意识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如果教师沿用讲授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会削弱道德教育的效果。道德教育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层面,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德育渗透,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直观化地呈现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忽略了信息技术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学生接受程度较低。
4. 家校合作缺失。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关键性作用,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将教育范围局限于学校,忽略了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存在家校合作渠道不畅、合作方法单一、学校合作意识不强、学生家长教育理念滞后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包含很多道德教育元素,非常有利于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达到道德教育效果。例如,在《升国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粘贴五星红旗的图片,为学生讲解五星红旗的意义、内涵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五星红旗的红色代表革命烈士的鲜血,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代表团结在党周围的人民。教师可以拿起一条红领巾告诉学生,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使学生每次佩戴时都能心存敬意。从课文内容出发,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五星红旗和升国旗仪式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要求学生画一面五星红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深化理解。
2. 提升语文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小学语文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在小学阶段,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讲解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态度、言行习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影响。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道德素养相关的优质图书作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学生补充阅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也要精心制订道德教育计划,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保障道德教育的顺利展开。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观念能逐步得到优化,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道德教育工作。
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优势。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学的展开。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文字形式的内容转化成更加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術可以促进道德教育质量的提升,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课文讲述的故事背景距离现代小学生较为久远,学生难以理解故事的背景,这时教师可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并能将这种感悟在生活中予以践行。又如,在《特殊的葬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大瀑布不同时期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借此可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尽自己所能保护环境。
4. 拓宽家校合作路径。家校合力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家长群组,在群组里与家长进行交流,跟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布置特定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为母亲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沏一杯茶等,然后让家长在群组中反馈照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锻炼和思想的升华,培养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提升自我道德修养,转变德育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拓展家校合作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臣.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2] 胡广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3] 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4] 丰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2018,(9).
责任编辑 钱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