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真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探析*

2019-01-06 02:03徐新宇胡梦琪李卓凡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风湿热肝火风团

徐新宇 胡梦琪 李卓凡 肖 爱 李 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安徽省中医院余真主任医师临证五十余载,擅长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学习余师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以飨同道。

1 辨证分型,据证立法

1.1 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余师认为,肺主皮毛,既可沟通机体内外,亦是防御外邪侵袭的屏障,若气候变化剧烈,如早晚气候寒凉,或秋冬季节,或雨雪湿重,则风寒湿之邪多侵犯肺卫气。若机体正气亏虚或体质素虚,脾肾不健,则卫外不固而致风寒湿侵袭肺部,湿性黏滞,困遏肺卫及脾,则肺气郁而不发,留于肌肤。风寒湿阻型慢性荨麻疹,可见风团颜色偏淡红,瘙痒感遇冷则剧,得暖则缓,且常伴有恶寒、恶风、头痛昏蒙且重及胸痞表现,患者口多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或缓。余师治疗此证,多注重从肺脾论治,兼顾扶助正气,常以平胃散合荆防败毒散加减,既可散外感之风寒,又可解肺卫之湿遏。而黄芪、白术、茯苓、麻黄、杏仁之品亦据证加入,可达标本兼治之效。

1.2 风湿热阻,祛风清热利湿:余师认为,夏日之“暑”,其内涵即是湿热偏盛,而夏或长夏季节虽多湿热,但早晚寒热更替,或气候骤然转变,亦有风邪之侵袭,故而三者亦可相合致病。风湿热蕴结者,同风寒湿相似,多壅于肌肤而不散,在皮肤表面形成风团,表现为风团较红,瘙痒感遇热加剧,喜冷且遇冷稍缓,伴有发热、恶风、身热不扬、咽干及口苦等,同样具有头痛昏蒙且重及胸痞的症状,患者舌质多红、苔多黄腻,脉濡数或濡缓。在此证的治疗上,余师亦主张从肺脾入手,清解风热之遏,从脾化其湿浊。其从肺治者,多用清凉养阴药,常以银翘散合黄芩、生地、新疆紫草及牡丹皮等,并适量配伍玉竹、麦冬及百合等,因湿热蕴肺常伤及肺之阴津,故清热与滋阴同用。其从脾论治者,多以二妙散配伍白术、砂仁之品,去湿解遏而恢复脾之运化,且兼黄柏以清热,肺脾同治则风湿热皆得清除,临证亦可酌配地肤子、苦参等燥湿止痒之品,缓解痒感。

1.3 肝火亢盛,清肝降火泄热:余师认为,易怒之人,其肝失于疏泄,导致气机郁滞而脏腑失和,壅则成疹,常见风团颜色稍红,瘙痒感得热加剧、遇冷则减的表现;若因阳亢伤阴或阴液本虚而导致或加重阳亢者,又多伴有头晕、耳鸣及腰膝酸软的肝肾亏虚表现,患者舌质多红、苔多薄黄,脉弦细数,治疗上多以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减,滋阴与解郁同用,酌情配伍珍珠母、天麻等以平肝息风,并加用适当的止痒药物;若有肝火上炎者,多为肝气升发太过所导致,又可见风团红赤、口干、目赤及胸痛表现,且木为火之母,肝火常煽动心火,以致血热,即见神昏、积粉苔等热毒表现,故又当以清泄心肝之火、凉三焦血热及滋肺肾之阴为要。余师在治疗上常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据证配伍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同时注重枇杷叶、石膏、生地黄、石斛及黄柏的使用,以使清肝泄热、解毒、滋阴同备。

2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善用乌梅、牡蛎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维生素C及钙质的缺乏均有一定联系,余师结合现代医学之论述,在临证经验中总结了通过乌梅以补维生素C,通过重镇之牡蛎以补钙质的方法,前者味酸,富含维生素C,且有止咳之效;后者性微寒,平肝息风养阴,且属壳类药物,钙质丰富,因而疗效明显。

3 病情迁延,注重活血化瘀

余师认为,不论是风寒湿、风湿热,或是肝火,均可导致脉内血滞而成瘀,前两者多因湿性凝滞,导致阴血黏结,寒、热则形成或加重瘀血;而肝火者多因火热灼烧阴血,导致阴津亏耗而血质稠厚,易于成瘀。因此,不论何证,余师均酌施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蒲黄和牛膝等,既能及时消瘀,又注重避免瘀血的形成,可谓理法齐备。

4 病久损耗,注重补益气血

余师认为,慢性荨麻疹初发以实证居多,但因其病程较长,因而常致人体正气的亏虚,尤其至疾病后期,多可见气血亏虚的表现。故主张在疾病的中后期,多施以黄芪、当归、熟地、白芍等补养气血的药物,既可增强机体的祛邪之功,又可大补元气以促进恢复,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5 情志疗法,注重四季养生

情志与荨麻疹的形成关系密切,其忧思者多伤脾,脾失健运则湿盛,壅遏肌肤而成疹;其忿怒者多伤肝,肝气失于疏泄而郁滞,久则化热,引发血热而发为瘾疹[1]。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余师常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多听音乐或适当运动以调畅情志,同时施以安神补脑液,或加夜交藤、远志、酸枣仁等品调节睡眠,以缓解因瘙痒所引发的睡眠障碍。余师更注重四季养生以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秋冬多寒凉,则需着厚衣物以保暖;长夏多雨水,则需避免淋雨;春季多升发,则需注重情志调节。而一日之中早晚寒热更替,更需注重衣物增减。

6 验案举隅

焦某,男,23岁。2017年9月28日初诊。自述3月前因天气炎热,在老家野湖洗澡,初未有不适,夜间即觉手臂及臀腰部发痒,难以入睡,即刻予以蒜汁涂擦止痒,未见好转而病情更剧,当即就诊于镇中心医院,诊断为荨麻疹,予以氯雷他定口服后有所缓解,后以氯雷他定维持治疗。但近半月以来,瘙痒感加剧,吃药难以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就诊。望其皮肤风团红黯相间,界限不清晰,臀腰部较手臂严重,其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数,诊断为风湿热阻型荨麻疹。拟祛风清热利湿法治疗。药用白鲜皮、牡蛎各30g,荆芥、防风、炒苍耳子、乌梅、黄柏、苦参、苍术、紫草、炒牛蒡子、黄芪、炒蒺藜、地龙各15g,蝉蜕、牡丹皮、酒乌梢蛇、当归、薄荷各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配合氯雷他定口服。2017年10月5日二诊。望其风团色转暗,自述瘙痒感有所缓解,但有时心理作用而微感瘙痒,入睡困难,故去炒蒺藜、炒苍耳子,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g,麦冬10g。7剂。嘱其放松心情,睡前听音乐,转移注意力。2017年10月12日三诊。自述症状基本消失,食寐皆可,故以前方再进7剂,另开安神补脑液2盒,晚上睡前服用1支。若无不适,可不就诊。

按语:本案患者因夏季贪凉,反而感受湿热,加之受风而成风湿热证,治疗上施祛风清热利湿之法。方以荆芥、防风、炒苍耳子、炒蒺藜、蝉蜕、牛蒡子祛风解表;白鲜皮、苦参以燥湿止痒;黄柏、苍术以清热利湿;酒乌梢蛇、地龙祛风通络;薄荷宣发肺气,解湿邪困遏;黄芪、当归分补气血,扶助正气;紫草、牡丹皮凉血活血消瘀;乌梅、牡蛎补充维生素C及钙质。余师深谙病机衍变,诸药合用,效果明显。待其二诊时,加用酸枣仁、柏子仁以安神,三诊时加用安神补脑液加强睡眠,其后病人果未再复诊。

7 结语

余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丰富,认为其病因多为风寒湿热火等,治疗上主张从肺脾肝入手,系列效法效方均获显著效果。此外,余师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饮食亦有密切的关系,饮食不节则食积脾胃,或过食肥甘而致湿热伤脾,脾失健运则水湿不化,或在火热之邪的影响下,均可生痰,痰无处不达,与湿同遏肌肤则发疹,行至脉内则引发瘀血,因此,临证亦多配伍半夏、瓜蒌等,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风湿热肝火风团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知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