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分析

2019-01-05 19:33康伟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苯磺酸达标率缬沙坦

康伟平

高血压是指一种以血压异常升高为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终身性疾病, 而高血压肾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患者致残、减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伴随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压力的增大, 高血压病例日益增多, 而高血压肾病发生率也呈现出一种持续升高的趋势, 其可导致良性或者恶性的小动脉硬化, 并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 加重患者痛苦, 应高度重视。目前,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缬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为常规降血压药物, 可调节患者血压水平,并保护其肾功能, 但因单一用药效果欠佳, 临床医师多主张采取联合用药方案[1]。本研究旨在明确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50例。研究组男25例, 女2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60.4±6.3)岁;高血压病程2~15年, 平均高血压病程(6.5±3.3)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6例, Ⅱ级16例,Ⅲ级8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60.9±6.1)岁;高血压病程3~15年, 平均高血压病程(6.9±3.2)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4例, Ⅱ级17例, Ⅲ级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作对比。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以及胸部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肾病;②病历资料完整, 且神志清晰, 可正常沟通, 全程配合。排除标准:①对本次实验用药存在禁忌证;②中途脱落病例, 或者不遵医嘱治疗者;③合并其他可影响血压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 即口服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217, 规格 :80 mg×7 片 )治疗 , 80 mg /次 , 1 次 /d, 可在进餐或空腹时口服, 建议每日在规定时间内服药。坚持用药4周。

1.3.2 研究组 患者采取缬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 即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224, 规格:5 mg×7片)治疗, 5 mg/次, 1次/d。坚持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幅度, 结合尿素氮、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检验结果, 评估其整体疗效。②统计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其中, 血压控制达标标准如下:收缩压≤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80 mm Hg。③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20 mm Hg, 血肌酐下降至30~50 μmol/L范围内,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50~80 mg/24 h或恢复正常, 尿素氮下降5~8 mmol/L;②有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10~20 mm Hg, 血肌酐下降至10~30 μmol/L范围内, 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20~50 mg/24 h或恢复正常, 尿素氮下降2~5 mmol/L;③无效:上述指标未达到以上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21例, 有效28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 有效26例, 无效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0.05)。

2.2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48例, 未达标2例, 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6.0%;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41例, 未达标9例, 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2.0%;研究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005, P=0.025<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205.4±19.6)、(205.8±19.1)mg/24 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 P=0.459>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为(69.8±11.5)mg/24 h, 低于对照组的(102.3±14.7)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3, P=0.000<0.05)。

3 讨论

据报道[3], 高血压肾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可加重患者病情, 并引起不良预后。经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患病5~10年后, 多伴发靶器官损伤, 其中肾脏可谓最容易损伤的器官之一, 因而高血压肾病的发生率较高[4]。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国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在1亿左右, 其中约有10%~15%的病例可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提升患者致残率, 甚至死亡。鉴于此, 有必要积极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避免或者减轻持续高压状态对于人体靶器官的损伤, 包括肾脏在内的重要靶器官, 从而缓解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5,6]。

现阶段, 药物保守疗法作为高血压肾病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其中以缬沙坦的应用频率最高, 其作为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属于口服制剂, 选择性、亲和力均较高, 可与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相结合, 阻断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所介导的生理效应, 抑制醛固酮释放与血管收缩反应, 并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促使血管扩张, 提升其肾脏血流灌注, 并增加水、钠排泄, 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水平[7]。同时, 缬沙坦用于高血压肾病治疗中, 还可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 降低其肾小球内压, 从而减轻蛋白尿症状。然而, 缬沙坦单一使用的效果欠佳, 用药疗程较长,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有必要实行联合用药方案。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血管, 能够在不通过受体作用而快速控制人体平滑肌, 扩张其外周动脉血管, 从而降低血管外周阻力, 同时刺激其肾素释放, 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 最终减低血压水平。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抑制性作用,具有副交感活性, 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治疗中, 二者能够互相抵消, 并能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合并或者并发的内皮功能损伤、左心肥厚、肾脏损伤等, 且药效持续时间长[8];此外,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还能在控制患者高血压状态的同时, 避免对肾脏血流灌注造成影响, 安全有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组患者显效21例, 有效28例,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6例, 无效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6.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 P=0.027<0.05)。②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48例, 未达标2例, 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6.0%;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41例, 未达标9例, 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2.0%;研究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0.025<0.05)。③治疗前,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205.4±19.6)、(205.8±19.1)mg/24 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 P=0.459>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为(69.8±11.5)mg/24 h, 低于对照组的(102.3±14.7)mg/24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13, P=0.000<0.05)。

综上所述, 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降低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压水平、保护肾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苯磺酸达标率缬沙坦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浓硫酸磺化苯酚合成对羟基苯磺酸工艺研究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