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鹰 高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外界环境影响、自身疾病原因、先天遗传影响等, 但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正在向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1]。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性原因主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免疫性反应[2], 在本次研究中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60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38例 , 女22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 (63.26±8.12)岁;对照组中,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64.56±7.52)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参加本次实验的实验组患者都使用脑部CT等手段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除了患有急性脑梗死外不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例如严重的血液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等;所有对照组研究对象经过检查后身体健康, 近期没有经过外科手术或服用激素药物等治疗, 所有对照组人员无心脑血管病史、肿瘤史。此外, 将实验组患者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13例)、稳定斑块组(26例)和易损斑块组(21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时使用的仪器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患者接受检查时要保持仰卧位,由专科医生对所有人员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炎症因子测定:所有人员在清晨进行血清炎症因子测定, 所有人员在检测前12 h不得服用药物、不得食用食物。在清晨抽取所有人员的静脉血5 ml, 注入乙二胺四乙酸进行血液抗凝, 采集血液后要尽快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机的参数设定为300 r/min, 离心时间为10 min[3]。当得到血清后放入-20℃的冰箱中保存,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每份血液样本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将实验组患者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 比较三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9[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21.36±5.11)μg/L、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为(10.15±3.22)μg/L、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为(13.36±4.01)μg/L、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196.24±30.84)μg/L, 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 (4.52±1.29)、(3.89±1.06)、(6.87±1.55)、(69.55±21.24)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无斑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17.19±6.54)μg/L、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为(9.22±1.48)μg/L、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为(7.07±1.88)μg/L、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136.51±43.27)μg/L;稳定斑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21.26±7.15)μg/L、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为(11.55±2.48)μg/L、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为(14.85±2.11)μg/L、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184.71±45.47)μg/L;易损斑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33.15±8.06)μg/L、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为(15.59±3.21)μg/L、白细胞介素 -17 水平为 (18.54±3.26)μg/L、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为(284.61±61.88)μg/L;易损斑块组患者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最高, 稳定斑块组患者次之, 无斑块组患者最低,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文中共分析了四种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详细分析结果如下:①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分泌而成的, 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会影响细胞关闭和细胞外基质, 甚至导致患者的斑块溃破, 这与不稳定斑块患者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较高是相互印证的, 通过对本研究数据对比可以清楚的发现稳定斑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为(184.71±45.47)μg/L,易损斑块组为(284.61±61.88)μg/L, 所以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水平会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引起斑块破裂造成患者的急性脑梗死。②白细胞介素-1β是一种炎症反应因子, 会加剧患者的动脉硬化的速度, 释放炎性介质, 而且还会促进患者体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 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动脉硬化, 白细胞介素-1β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是呈正相关态势发展的, 本研究中, 稳定斑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21.26±7.15)μg/L、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为(11.55±2.48)μg/L, 易损斑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33.15±8.06)μg/L、白细胞介素 -1β 水平为 (15.59±3.21)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白细胞介素-17会促患者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分泌, 进一步造成患者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如果患者斑块破裂就会引起血栓, 造成患者急性脑梗死, 在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中也发现了这一点, 稳定斑块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为(14.85±2.11)μg/L, 而易损斑块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为(18.54±3.26)μg/L。由此可见, 血清炎症因子的分泌会造成患者体内的硬化斑块软化破裂, 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所以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对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检测是十分重要的[6-8]。
总之, 观察人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