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霞,周艳艳
(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2)
子宫内膜炎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趋势逐步增高,其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若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极有可能影响子宫肌层,进而发展成为子宫肌炎[1]。本研究用黄藤素胶囊联合抗生素及雌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114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3.4±4.5)岁;病程5~35周,平均(22.8±3.1)周。治疗组年龄24~38岁,平均(33.1±4.4)岁;病程5~34周,平均(23.2±3.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用甲硝唑15mg加入葡萄糖500mL,每天1次静滴;月经周期结束后第3天用甲孕酮5mg,每天2次口服,服药14天。若服用药物后月经量增多,则对症止血。
实验组加用黄藤素胶囊(云南明镜亨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180)2粒,每天3次口服。
两组均治疗2周。
显效: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炎症消失,无腹痛感,月经不规则状况恢复正常,子宫内膜经阴道内镜发现增厚明显。有效: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的炎症明显改善,腹痛感轻微,月经不规则状况好转明显,子宫内膜经阴道内镜发现增厚轻微。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各项指标均未好转。
炎性指标主要为TNF-α、1L-1β检测。临床表现包括分泌物、下腹坠痛。
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TNF-α IL-1β治疗组 57 治疗前 85.8±7.4 382.1±33.9治疗后 48.5±5.1*△ 267.9±14.8*△对照组 57 治疗前 85.5±6.9 385.7±34.2治疗后 62.7±4.0* 297.3±17.9*
女性由于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结构,导致其生殖系统易受细菌侵袭,从而使子宫内膜炎成为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3]。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炎治疗作为子宫内膜炎最常用方案,同时辅以阴道冲洗及用药[4-5]。研究表明,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炎发生关系密切,即主要为机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6-7]。降低的雌激素使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使细菌侵袭感染的机会增加,因而常用口服人工雌激素治疗[8-9]。
黄藤素又称为棕榈碱、巴马汀等,其主要提取自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干燥藤茎,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氯化巴马汀,具有抑菌、清热解毒、抗病毒功效,亦可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10]。研究认为,其可有效抑制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抗真菌作用尤其显著[11]。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如分泌物增多、下腹坠痛、炎症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疗法在增加疗效的同时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TNF-α、IL-1β作为由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其参与正常免疫及炎症反应,两者在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增多明显。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较治疗前降低明显,且降低幅度均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可使炎性病灶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黄藤素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有利于降低体内炎性因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