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四手联弹《金蛇狂舞》演奏诠释

2019-01-04 09:36唐坤娜
钢琴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八分音符轮指手腕

文/唐坤娜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乐曲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表现了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舞龙、赛龙舟时锣鼓喧天的欢腾场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这首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也深受钢琴家们喜爱,多次被改编为钢琴曲,其中有:魏廷格改编的钢琴独奏版、倪洪进改编的钢琴独奏版、叶飞改编的四手联弹版等。

《金蛇狂舞》原曲具有A、B两个主题。由笔者编创的钢琴四手联弹《金蛇狂舞》收录在《奇妙的调性2—钢琴四手联弹12首》一书中,在沿用了原曲的曲调及结构的框架下进行了编创。为更强化钢琴的演奏技巧,运用了八度、轮指、托卡塔及卡农等技法,并在钢琴上模仿琵琶、二胡、古筝、锣鼓等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

四手联弹《金蛇狂舞》的曲式结构图式如下:

在改编中,引子、A段、B段基本保持了原曲风貌,伴奏则采用了不和谐的小二度音程,以模仿锣鼓的效果,渲染节日的热闹气氛。

例1中第1至7小节为引子部分,简洁明快,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以下简称为“钢琴Ⅰ”“钢琴Ⅱ”)由分到合,相互呼应。两位演奏者应保持一致:1.内心节拍速度的统一,演奏速度应定为 =132,齐奏时应保持整齐,练习时必须使用节拍器来强化节奏的整齐度。2.触键方法的统一。采用non legato的弹奏方法,八分音符富有弹性,指尖勾紧且主动、手腕灵活敏捷。注意第6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应演奏得干净利落,为了演奏出第7小节结尾铿锵有力的锣鼓节奏,在合作时要注意节奏整齐合一,“气口”清晰。这需要钢琴Ⅰ的演奏者在肢体动作上明示,因此在合作时,钢琴Ⅱ的演奏者更需密切关注钢琴Ⅰ的演奏者的提示(如呼吸、点头、挥臂),使动作乃至声音保持一致。

踏板由钢琴Ⅱ的演奏者来控制,需强调的是:当自己声部休止时,也应照顾到对方的声部,及时给出踏板,因此钢琴Ⅱ的演奏者同时需仔细研究另一个声部的曲谱,并且根据双方的旋律与伴奏、和声、织体等关系,合理使用踏板。

例1中第8至15小节为第一主题,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钢琴Ⅰ的右手演奏主题旋律,模仿民族乐器中扬琴、琵琶、竹笛、板胡等高音乐器。学习时首先需解决钢琴八度的演奏技巧:1. 肩膀、手臂不能过于紧张。2.固定好1至5指的手形,虎口不要塌陷,其余手指放松,5指指尖牢固,使高音更加明亮。 3. 手腕灵活、向下主动发力,下键速度快、幅度小,发力后立即放松,声音具有弹性及穿透力。左手的重复音模仿笙的演奏,节奏要均匀,抓住每小节的重音,与右手的配合要默契。演奏时还需注意右手四分音符的时值应饱满,同时与左手的两个八分音符对齐(不要过短或过长)。

钢琴Ⅱ模仿乐队伴奏的效果。演奏者在练习时,内心要清晰地感受到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律动,犹如一个指挥家般掌握稳定的速度,抑制旋律声部“拖延”或“赶”节奏。八分休止符准确,后半拍的跳音要整齐、轻巧,富有动力。演奏时跳音应贴键“拔”起,手腕不能松懈。

例1中第22至29小节为第二主题,采用民族打击乐“螺丝结顶”旋法(民间称之为“蛇脱壳”)。

例1

例2

例3

例4“螺丝结顶”是指乐曲上句与下句之间保持应答模式,乐句的长度递减,而音乐情绪却逐步高涨。此曲在句式结构上以四拍为一句,发展到最后为一拍一句,将音乐推向高潮。原曲中吹奏乐器(竹笛、笙、唢呐)与弹拨乐器(扬琴、琵琶、古筝),以及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相互对答呼应,改编后用钢琴的两个声部模仿乐队的领与合、吹与弹、弱与强等对比关系,描绘出锣鼓喧天的节日场面。

双手的轮换模仿锣鼓敲打,演奏时应果断利落,附点节奏准确鲜明,重音要落在四分音符上。两个声部对答自如,双方应根据对方前一句的语气进行强弱变化的呼应。

随着音乐的发展,节拍数逐渐缩短变化为三拍、两拍(见例2),力度也不断变化,逐层高涨,以“弱—强—弱—强”的力度变化直至高潮,仿佛令人置身于热闹的舞狮场面中,表现出灵活、诙谐、威武的狮子形象。第42至45小节和弦演奏时要充分运用腰、背及手臂的力量,发音要洪亮、铿锵有力。

之后第一主题经过多次变化重复,在技巧上运用了较高难度的钢琴技法。A1(见例3)中,钢琴Ⅰ的左手是简化了的第一主题的旋律音,而右手伴奏则采用轮指的技法。轮指的训练,要克服“吃”音、声音不均匀、手臂及肩部紧张等问题,使声音达到灵巧均匀、清晰明亮的特点。轮指技巧应注意固定指法“4、3、2、1”,强拍上的第一个音用4指,手掌及手腕向上打开,4指利用手腕下落的重量弹出较强的第一个音,接着用3、2、1指主动击键,弹完的手指向右边移开,让位给下一个手指弹,并注意手臂、手腕的放松,抓住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节奏规律,每一组弹奏之前,手掌都需要再次打开做好下一组的下键准备,使节奏在平稳和规范的律动中进行。

钢琴Ⅱ采用托卡塔的演奏技巧,演奏八分音符节奏应均匀,双手交替演奏时旋律要清晰,并继续保持主题在节拍上的重音位置。由于音区的叠置,因此要注意“左手上(手腕略高提起)、右手下(手腕平放)”的摆放位置,以方便左右手的交替弹奏。

连接段落(见例4)只有上下两个乐句,保留了主题旋律的原型,时值放慢了一倍—由八分音符变为四分音符,仿佛模仿狮子梳理毛发时安静平和的情景。在这一段落中应以意境为重,节奏不必卡得太过死板。左手旋律线条悠长,气息不能断;而右手的装饰音触键模仿古筝的手法,使琴弦产生余音缭绕的效果。在此处,上、下句采用了不同音区,演奏时在音色处理上也应有丰富的想象力。

例5

A2段(见例5)速度回到原速,采用了卡农的创作手法,渲染出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演奏时钢琴Ⅰ应以较弱的力度开始,钢琴Ⅱ应注意与钢琴Ⅰ的音乐语汇的交流,配合要默契,两人在节奏上都应非常准确,使音乐热烈而不失节奏感。为了烘托气氛,踏板可多一些,但应注意控制好指尖的力度。

例6

例7-1

例7-2

A3段(见例6)是一段更为复杂的卡农,两个声部均需要弹奏出各自的卡农声部。笔者在创作时借鉴了德彪西的四手联弹作品《小舟》的写作手法,两个声部的音区出现交错,钢琴Ⅱ的右手声部与钢琴Ⅰ的左手声部需交叉演奏,手的摆放位置是关键:建议钢琴Ⅱ的演奏者右手摆放在钢琴Ⅰ的演奏者左手下方,演奏时钢琴Ⅱ的演奏者的手腕位置略低,身体略微靠后,以免互相影响。

在速度上,第82至85小节慢起渐快,在第86小节回到原速。因此,在第一句的节拍处理上不能过于拖沓,需富有动力感。

B1段(见例7-1)再现了锣鼓主题,但在技巧、音区的变化上更加多样。加入快速的跑动音群(见例7-2,105至108小节)、刮奏(第109至112小节)、轮指(第113至114小节)等难度技巧,力度逐渐增强,情绪也逐步高涨,将乐曲推向又一个高潮。为了营造这种欢腾的气氛,可以多一些踏板。

结束句(见例8)声音非常洪亮,演奏时手腕、手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用手指贴住琴键、向上拔起的发力方式。第120小节应注意与尾声的衔接,最后两个和弦的渐慢要充分,延长音之后再慢慢抬起踏板,使声音逐渐消失。

例8

A4(尾声,见例9)在写法上仍沿用了第一主题的旋律,但是情绪上有较大变化。钢琴Ⅰ需要控制好尾声在力度、速度、音色上的变化,与钢琴Ⅱ形成呼应,并随着钢琴Ⅱ在节奏时值上的放慢,力度逐渐减弱直至声音的消失。第126至127小节的演奏要从容富有幻想。

例9

例10

结尾处休止符后突然回到原速(见例10),两个声部要演奏得非常整齐,似锣鼓齐鸣,最后短促有力地结束全曲。

猜你喜欢
八分音符轮指手腕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轮指技巧在手风琴乐曲中的运用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带孩子过马路,牵手还是抓手腕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