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机制建立

2018-12-27 02:03沈奕瑄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他们一直都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没能有充分的重视,尽管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这篇文章中,将主要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87-02

1.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1新环境适应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高职院校入学新生中大约有20%出现了心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没能及时有效的应对新的环境,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适应障碍。

1.2学习压力加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自律性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像本科生那样有强烈的学习自主性,而如今的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学习都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然而高职学生鉴于自己的能力有限往往形成学习自卑心理,产生强烈的学习压力。

1.3人际交往困惑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对于其他人都有敌对心理,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自我意识强烈,往往不够能够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对于他们来说,一直保持着矛盾的心理,他们既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与别人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对于主动与别人沟通交流不自信,所以时间一长便产生了不良的孤僻情绪。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因此也没有在学校的部门里建立相关机制体制,所以尽管近几年来学校在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逐渐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重要的教学课程,也没能真正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而且很多学校仅仅只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种形式,没有真正重视和纳入教学体系中,所以学校工作体制不健全是目前影响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阻碍。

2.2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要想真正使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按年龄段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有效做到这一点。另外,学校在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味的运用传统授课模式,老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2.3心理教育途径相对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授课、讲座以及心理咨询等形式,尽管专家讲座具有一定的科学和权威性,但是内容过于普遍化,没能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效果也并非很明显。而心理咨询往往都是老师等着学生主动反映情况,并不是采取主动了解情况的方式,而且学生通常都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心理问题和压力一般不愿让别人知道,所以这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2.4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相关组织作出过相关规定,表示在3000个学生中起码应该配备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能达到这一标准,在高职院校,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往往是心理老师和辅导员,他们除了没有经历专业的培训,在教学上也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是停于表面。

3.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实施

对于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旦学生发生心理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校的管理,还极易产生校园危机,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和学校全面的发展。

3.1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组织保障

学校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的将学校、院系、班级和学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从而保障各项心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学校而言,应该从整体出发,构建相关的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负责人,制定出总的管理体系和目标;对于院系来说,要能够将各项目标有效的传达下去,并且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并采取相关的考核体系,增强落实力度;对于班级来说,老师和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变化作出相关的措施,并且上报给学校和院级相关部门;对于学生来说,班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观察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表现异常的学生,要及时与老师和辅导员沟通,加强对他们心理和情绪的疏通。

3.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为了避免心理危机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应该通过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来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的产生有一个提前的预防。这样就方便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就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处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不仅仅只是对学生出现的危机进行预警而已,它包括事前心理问题预警发现报告制度,事中则是和学生心理危机的沟通和信息反馈制度,事后还要注意学生反馈和归档。只有建立了完整有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才可以给予有心理危机的学生以最好的帮助。在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心理测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这样就可以最真实的了解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时间不尽相同,所以在预警的工作中还需要建立反馈周,月汇报制度,心理危机案例反馈制度。而每个学生的心理危机也各不相同,工作人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分类记录,确定预警等级并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

3.3加强干预后期跟踪管理

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得到工作人员的解决以后,学校也不能直接认定为学生得到了康复,后期还要对康复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对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进行研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不能对康复的学生有任何偏见,不然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可能反复。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和同学应该更关心康复学生的生活,让康复的学生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班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同学们的表率。任课老师也要时刻关注康复学生的学习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辅导员作为监督学生生活的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对学生进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当康复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反馈到心理危机工作人员那里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进行讨论确定康复学生目前的健康状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得到百分之百的康复。

4.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作为以后要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贡献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学校需要时刻关注的。学校不仅仅要培养高技术人才,更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不容忽视,都必须严格重视起来。只有当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学生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当全校都是一种健康积极,和谐文明的学习氛围以后,学校的教育才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浩,俞国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6(02):10-14.

[2]章建明.文化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26):63-66.

作者简介:

沈奕瑄(1975.04-),女,汉族,厦门技师学院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