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华
作者单位
10007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神经重症医学科
近期,Neurocritical Care杂志报道了1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特殊患者。
患者83岁,男性。因为精神状态改变和呕吐就诊。既往史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服用华发林)、糖尿病以及慢性肾病正在接受透析治疗,本次发病前3天进行过血液透析治疗。
本次表现为发热,体温38.9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分。查体发现间断自主睁眼,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多左侧注视,左侧上下肢呈强直屈曲位伴间断有节律抽搐,右侧上下肢能够对抗重力,疼痛刺激可见躲避。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9万/μl,降钙素原1.1 ng/ml,血尿素氮67 mg/dl(正常值8~21 mg/dl),肌酐7.3 mg/dl(正常值0.8~1.2 mg/dl),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3.2。
因为怀疑患者有肺炎和痫性发作,开始给予劳拉西泮、左乙拉西坦和广谱抗生素静脉输注,但是患者的意识水平持续下降,最后气管插管。为了寻找痫性发作的病因及排除急性卒中,立即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CT和CTA未见出血、未见血管狭窄闭塞或血管畸形,灌注无异常发现(图1)。
入院4.5 h后查体发现患者右侧瞳孔2.0 mm,光反射消失。右侧下肢屈曲,其他肢体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脑干反射存在。立即复查平扫CT显示双侧基底池、外侧裂、脑沟弥漫性高密度,诊断为SAH(图2)。
为了寻找感染源,平扫CT后立即进行了胸、腹和骨盆CT加增强扫描。CT扫描后,进行了连续脑电图监测,显示广泛慢波,左侧单侧周期性放电。
图1 患者入院时头颅CT
图2 复查头颅CT
因为诊断SAH,Hunt-Hess分级3级,Fisher分级4级,立即逆转INR。随后床旁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测压为27 mm H2O,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呈混浊稻草色,并送检常规生化检查。放置脑室外引流管后再次复查头颅CT,显示所有沟回弥漫性高密度影较前片明显加重(图3)。
图3 第二次头颅CT复查结果
因为临床情况与CT不符,立即进行了急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基底池或脑沟内未见到SAH(图4)。脑脊液回报显示有核细胞683/μl,红细胞2180/μl,糖69 mg/dl,蛋白590 mg/dl,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脑脊液检查结果与SAH的诊断明显不符,结合头MRI和CSF表现,最终该患者诊断为假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原因作者分析为:该患者为细菌性脑膜炎,同时给予多次碘造影剂,在慢性肾病的情况下导致非常显著的软脑膜强化,这就是误诊为SAH的原因。
患者接受了透析治疗,复查头颅CT显示脑池和脑沟内高密度明显消退,无脑疝的表现(图5)。
作者推测患者最初的左侧无力是Tod's麻痹,CSF中红细胞可能与脑室穿刺误伤有关。
图4 患者MRI检查结果
图5 第三次复查头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