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浩
【内容摘要】在初中时政教育课程中,如何应对时政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时效性,已成为顺利开展课程的一道难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教学理论,立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时政教育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分拣,专题整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 时政课 教学内容设计
开展初中时政教育课程,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过,无论如何开展,我们都面临一个难题:课程虽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依托,但其教学内容是动态变化的,没有确定的预设教材。故实践中,部分教师在选材上没有深思熟虑,容易偏离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违背学科基本观点,甚至断章取义、曲解事实,这样显然没有发挥时政教育课应有之功能。为改变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一种新思路——主题分拣、专题整合。
一、内涵界定
“主题分拣,专题整合”是设计时政教育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详言之,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从某段时间的时政材料中,先按时效性、真实性等要素选出足够量的时政资源,再按几个常用的主题模块分拣入库,纸质/电子登记备用;最后,依照教学需要从资源库中提取相关资源,整合成时政专题,作为时政教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还包括一些学科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简言之,即“时政材料→时政资源(入库)→时政主题→时政资源(出库)→时政专题”思路。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置常用的主题模块,这相当于为时政资源的分拣和入库提供明确的路标指引。笔者设置如下:党政法治(如十九大、两会)、城乡发展(如厕所革命、河长制)、科技文化(如新“四大发明”、诗词大会)、国际社会(如一带一路、朝鲜半岛局势)。
随后,是出库和整合环节。例如,学生从科技文化模块选取时政资源④“《战狼2》票房怒破10亿,点燃观众爱国热情”,再从国际社会模块选取资源⑤“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现实比《战狼2》更燃”,可以整合成时政专题C——“主旋律国产大片看大国自信”。(见下图)
二、设计目的及操作原则
“主题分拣,专题整合”思路始终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着力解决时政教育课“用什么教,用什么学”的问题。教师可按下列操作原则,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顺利有效开展教学。
1.基于政治认同
确保所使用的时政资源与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符合,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学科基本观点)有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基于科学精神
(1)在概念界定上,要区分“时政材料”和“时政资源”。后者是从前者中经过有目的的筛选、分类、再现、评论等环节而生成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时政事件本身,也包括官方、媒体、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
(2)选取时政资源,必须同时满足时效性强、来源权威、客观真实等条件。分拣入库时,尽量一个时政资源只进入一个主题模块(自行取舍)。此外,要注重科学引导,善于捕捉社会中的正面典型,传播正能量,同时不回避负面事件,并找到适当解释。
3.基于法治意识
对有争议的时政材料,要严格审查,不造谣、不传谣,必须内容和形式均合法才能选用。对内容复杂的时政材料(尤其是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的),如“郑州吸烟老人猝死案”、“红蓝黄幼儿园虐童事件”等,要分清主次,适当处理,便于学生从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角度分析事件。
4.基于公共参与
意识上,引导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识时务、找机遇”方能“为俊杰、成事业”。内容上,让学生、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共建时政资源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兴趣特长整合时政专题。方法上,鼓励学生积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通过观看新闻、分享剪报、时政展示、社会调查、民主监督等方式,了解、参与国家社会事务。
三、总结展望
如何把动态变化的時政内容合理设计为教学内容,是顺利开展时政教育课程必须克服的难题。本文指出时政教育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上述难题的新路子——“主题分拣,专题整合”思路。这一思路始终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时政教育课的课程目标。一方面,明确了设置时政主题模块、建立时政资源库的要求。另一方面,创新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操作原则。这对实现“优质轻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意义深远。下一步,笔者将进行实践范例研究,为教学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何颖仪. 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时政教育初探[J]. 广州民办教育,2017(1):34-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 李卓.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4.
[4] 李爱红. 时政教育在政治课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研究,2016(第一辑):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