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探究

2018-12-22 01:13王炫盛黄龙腾但唐仁吴险峰郑洪英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教育

王炫盛 黄龙腾 但唐仁 吴险峰 郑洪英

摘要:从深圳高职教育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探讨深圳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0-0027-05

中外合作办学是通过吸引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院校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一种办学方式。这种办学方式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某些领域的空白,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2010年以来,深圳的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办学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上,深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目前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我们对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深圳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起草了《深圳市特色学院建设简介》《深圳市特色学院建设工作指南》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学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中外合作办学当作提高深圳市高等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是深圳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本土留学”的重要形式和路径。目前,深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具有二级学院性质的中外合作学院,如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暂定名)、湖南大学罗切斯特理工设计学院(深圳)、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ECE硕士学位项目[1]。这三种模式构成了深圳中外合作办学的“梯形”结构,是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三种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小而精”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成本的“三高”特性,以及本土化、特色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四化”特性;而中外合作办学的“梯形”结构也决定了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

目前,深圳市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都是基于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合作,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除了需要大量的研究型人才以外,还需要更多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与传统的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足够的專业理论,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要完成一些技术相对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专门类型,在生源结构与培养目标方面,与本科院校有着显著的区别。将中外合作办学引入深圳高职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且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同传统的高职教育不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下的学生,是由中外两所院校共同培养。因此,除了能够适应本土环境外,还能通过与国外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2]。

(二)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促进职业教育模式改革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同本科的研究型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学习内容一般都是将行业知识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方式往往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学生的实训操作培养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就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了解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深圳高职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从而使深圳的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促进深圳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从而提高深圳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深圳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与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对外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职教亚非中心,并且在保加利亚建立了海外职教培训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土耳其、波兰、匈牙利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合作举办软件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举办金融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合作举办国际商务专业,并且招收了近两百名的国际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建校时间比较短,但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学校与瑞士GF(乔治费歇尔)加工方案公司确定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共建对外服务平台、共建研发创新基地、师生短期交流与互访;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高等职业与技术教育研究,联合开发“3+2”专本衔接合作项目,学生或教师短期学习与互访,网络安全及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咨询服务,联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服务,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特别是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依托深圳市教育局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签署的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在2017年成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学院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参照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全新的职业人才培养道路。

深圳两所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本科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相比较,不管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助深圳市经济特区的优势地位和资源,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走出具有深圳特色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这两所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三、深圳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同传统办学不同,中外合作办学由于是由国外院校同国内高校在中国境内合作办学,因此,它的办学模式既不同于中国内地高校,又与国外高校有所区分,在开办之初就存在着各种问题。由于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深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拥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经济及地域优势,但也存在和其他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一样的困境。

(一)学业要求高,生源质量差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都是选择中外两所学校的优势专业,集中两所学校的优势力量共同办学,从而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对学业的要求较高,课业比较繁重,很多课程的考核标准比其他专业要高,达到了本科院校的要求。而且,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求学生必须拿到国内国外两个院校的学位,因此,学生除了要修完国内院校的课程以外,往往还要求修完国外院校的某些必修课程;甚至,除了这些专业课程之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要求中方学生的雅思或托福成绩合格,才可以获得外方的学位。这些学业上的高要求,对于大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难以吸收到优秀的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目前国内教育还是属于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优质的企业往往只招收本科以上层次的应聘者,更有甚者,许多世界500强或者大企业只招收985或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优秀生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面广,他们往往会优先选择较好的本科院校或直接申报国外公立院校的公费项目,而不会选择高职院校。其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收费通常高于其他专业,很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优秀生即使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无法承受高昂的学费及其他支出,通常也不会选择。最后,许多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分强调盈利,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入学门槛,这样也造成大量低分而又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使生源素质进一步下降。因此,结合深圳市的具体情况,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深圳特区的资源优势,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源质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管理标准与考核标准难以统一

目前,中外合作项目优劣不等、良莠不齐,合作办学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很多外方院校只是在形式上具备了合作办学资质,实际上并没有办学的实力;甚至在办学过程中容易受到利益的驱动,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上面,这样就危害了广大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正是由于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这种大量的劣质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获,这样便进一步的降低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优质学生的吸引力。

另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或者专业往往同时具备了中方院校和外方院校的特性,在开展教学评估或教学质量考核时,国内标准往往不能够直接套用。而且,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来源不一,既有中方教师,又有外方教师,还有在项目成立之后临时招聘而来的教师,因此,往往在制定薪酬的时候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这样也会大大降低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根据深圳的具体情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制定一套合理而完备的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科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强调两校优势专业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和整合,弱化了地方经济发展对一些专业的人才需求。甚至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重叠,导致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要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去竞争同一个岗位。这样便造成了两个矛盾: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的需求,学无所用,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分布不合理,造成了地方经济某些专业人才紧缺。这种现象也暴露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需满足经济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另外,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除了考虑双方院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以外,更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甚至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而开设新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经济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样,在具体的学科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不顾本校实际情况,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

(四)如何确定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筛选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构成主要有三个来源,中方院校选派、外方院校选派和项目成立后招聘的教师。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选派的国內院校培养的师资一种是外语专业的转型师资,这些教师只能读懂专业教材语言,但对相关专业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对专业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外方选派的教师,外方院校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将一个学期的课程压缩成1~2个月的时间集中授课,并且一门外籍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往往要超过两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便很难保证。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外方选派的教师通常都不是外方院校最优秀的教师,这也使得授课质量无法满足预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中外合作项目成立后招聘的教师,由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较低,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发展平台不高,而拥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外语能力的教师一般都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的学习或研究经历,他们可选择的院校比较多,通常不会选择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这样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很难招聘到优秀的教师。

四、深圳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实践

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点较低,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但在高职教育上,深圳却拥有全国一流的职业院校。因此,深圳可以依托两所职业院校,与国际一流的职业院校或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走出深圳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之路。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教育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