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涛
摘 要: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创始人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新授课 实践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创始人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现主要在教育领域展开对思维导图的研究,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提供了方便。
北京师范大学赵国庆博士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二、小学数学新授课与思维导图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作为新课的先行组织者
在一节课或一门课程的开始,老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将整节课或整门课的整体框架呈现给学生,让其对课程有良好的预期,从而更有效的安排注意力。如设计得当,可以使学生调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将新知识建立在之上,为构建新知识提供一种稳定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从而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例如图《三角形面积》一课(图1),新课伊始通过思维导图对旧知的展现,引发学生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与关联,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进行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思考与尝试。
2.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内容
新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梳理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应用思维导图呈现出知识点,学生能够随时对当前内容在整体内容所处的位置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更轻松的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层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还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目标。例如三年级《看日历》一课(图2),经过课前交流出本节课将要学习日历上的知识,有年、有月,其中月还会有大小特殊月之分,教师用思维导图给出大结构,但还留有空白需要课堂在研究学习,为孩子的学习建立了清晰的知识结构,将知识搬上知识树,让知识在孩子的大脑中牢牢生根。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进程引导
新课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教学进程引导工具,将教学过程逐步形成一副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注意力,展现学习过程与思考过程。这种方式适合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中使用,使用概率高,发挥了思维导图发散与整理的作用,可视化展示教學过程与知识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教学中的情境导入以圆圈图展开对确定位置的联想,学生发散思考,形成多种答案;探索新知阶段分为两个问题解决,老师逐一呈现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此图即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反馈出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
4.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需要一套机制来记录和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并作为小组讨论交流的中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正好充当了这个角色。例如五年级数学《2,5的倍数特征》,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出2的倍数特征并说明理由。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学生通过数字表观察,考虑了列举法,乘法口诀判断,除法计算,观察个位特征等众多因素,并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这样一来,小组合作的质量就可以充分保证。思维导图让小组讨论可视化且不偏离主题,此时,思维导图记录的结果就可以用来汇报交流。
5.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深层次加工
新授课结束后,老师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比,把多个知识点进行关联分析,对每个知识点相关的点进行回顾与拓展,把类似的知识点进行辨析、比对,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些生成性的过程呈现出来,挖掘知识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六年级《扇形统计图》(图3),课堂小结时,老师出示下图,让学生自行归纳新旧知识点并做对比关联,从而对小学阶段的三类统计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既起到了建构知识结构的目的,也起到了深入理解的效果。
除了以上梳理出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还有一些应用。比如作为反思工具,在学生或小组进行反思的环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优点、缺点和可改进点等;作为评价工具,在老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评价或学生自我评价等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评价体系框架,协助评价环节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