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化学校管理的需要,是深化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衡量学校学生管理是否科学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意义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实施
一所學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需要通过学生的“好”来衡量,需要通过追求学生的“好”来引领。学校管理创新的活力主要来自于学生管理的创新,而学生管理的根本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好,一切都好”可以作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引领思想。学生好的核心是追求学生的身心好、思想品德好、学业成绩好、人际关系好、家庭环境好,一切都好;学生的今天好、明天好、一生好,一切都好。所以“学生好”关注的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全部,学校应该在此之上追求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优质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就是根据学校实际,改变原来以考评优的学生评价模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采取“积分+等级+评语”的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实施背景
1、理论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现实政策依据:新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之一,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根本任务。
3、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伙伴的鼓励和认可,增强自信,激发潜能,发展特长,渴望享有均等的评优机会。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解读定位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
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纸笔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和使用多种方法与技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旨在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评价。
所谓多元评价,应该要体现以下四大方面的多元。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评价内容,作为多元评价的主要依据。比如日常观察与记录,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的典型材料,特长及标志性成果,社团类活动表现,现场测试等。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多元化。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性评价、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的阶段性评价和初中三年的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信息是总结性评价结果形成的依据,总结性评价结果是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的体现。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谋发展,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互激励的方式。以“积分+等级+评语”的多元评价方式,将日常各项表现折合为分数,根据阶段积分划定等级,再加以激励性评语,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变化。
三、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实施
过去的学校管理主要是依靠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刚性地约束,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而多元评价制度通过目标的设立,导向学生主动地追求目标的实现,使得追求目标的过程成为自我约束的过程,实现了从被动约束到自觉遵守的转变,使得管理变得更容易。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让家长参与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是班主任对学生大一统的评价体系,所有的评价工作都有班主任一人承担,家长常扮演的只是观看评价结果的角色。所以,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了综合素质多元评价,让所有家长重视评价、关注评价、参与评价。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每一阶段的综合素质成绩。成绩不断积累,在最终的等级评定中,学生被赋予的等级,就会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认同。
在评价结果的呈现上,将过去仅仅以学科分数、简单的教师评语来评价学生“家长通知书”改为“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报告单”。报告单中,根据学生一学期多元评价的结果,采用了“积分+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淡化分数影响,以多元化的评价项目和发展性指标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个发展侧面,使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更加科学、完善。
无时无刻的评价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管理。各种评价机制不但追求完善,还要落实与兑现,评价和激励的方式一定要有始有终。让学生每项活动都处在持续的、连贯的评价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持续的燃烧学习热情。通过多元评价,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一点一滴,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负责任的态度做细、做实、做大,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叶澜教授曾说:“改革惟有深入到日常,惟有成为学校机体“生存”和“呼吸”的方式,而不是外加的什么‘新花招,可以随风飘荡、可以任意涂抹的东西,才会取得真实而广泛意义上的成功。”
让我们在多元评价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在感受着“学生个性张扬,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渐显”的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工作。期待在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潮流中,绽放春花烂漫次第开的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 国发(2001)21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4]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养评定制度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5〕5号
作者简介:
崔培红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徂徕镇邓家庄村 出生年月:1986.06 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学校学生管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