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摘 要】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客观地认识到当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预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预习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 预习;高效;自主学习;方法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之后,自主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诚然,预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起的不是对知识的剖析,而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
二、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的方法
(一)优化预习作业,提高预习质量
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让预习作业成为学生课外作业之一,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奠定基础。在预习作业的安排上,教师应当从字词、朗读以及质疑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字词的预习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其次,重视朗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预习重在朗读,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质疑。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提问。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二)合理利用批注,掌握预习方法
批注,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學合理利用批注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想说的都写下来,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检查预习效果,积极鼓励肯定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检查作业是督促学生预习的强有力手段。因此,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是必须要检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存在惰性的小学生偷懒。在预习作业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鼓励、肯定、表扬”的心态,激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在下次预习的过程中有更加积极心态,形成争优创先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兰芳. 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J]. 读与写(下旬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