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导式”低年级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实施

2018-12-10 09:14夏爱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导式评价方式

夏爱玉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适当的语言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触动,有效的评价也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导式”;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评价资源;评价方式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注重评价资源的运用

1. 及时利用评价,捕捉感悟资源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随之而来的评价往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要点,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当学生学习完9加几的9道算式之后,请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第一加数都是9,后面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学生2:我发现得数是从11到19,很有顺序。

学生3:我发现和也是一个比一个多1。

师:刚才大家都是竖着观察算式,看得很仔细,那么横着看,仔细思考每一道横式呢?

学生4:我还发现9加2,得数是11,11个位上的1比加数2少1!9加3,得数是12,12的个位上的2比加数3也少1,后面的算式也是这样,9加上几,得数是十几的几比前面加的那个数少1。(其他同学小声附和,是哟!)

师:你们对于这位同学的发言有什么想说的?

生:是呀是呀,都少1。

生:可是为什么会少1呢?

师:是呀,为什么会少1呢?

生:老师,我知道!!!那个1是给9凑成了十!

课堂上这些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环节,学生对学生评价的意外的声音为更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开了一个思考、发现、质疑的空间!课堂正因为有这样思维碰撞的火花才变得生机勃勃。学生们的讨论,源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又跳出了课本,他们对9加几算式的规律已经从算理上达到了深层的境界。教师虽没有直接告诉,在最关键之处说了“是呀,为什么会少1呢?”表面上是重复学生的问题,其实是一种认同的评价,认同那个提出问题的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用附和重复的话引发全班一起探究,这一段的重复,恰是给低年级孩子一个感悟的过程。

2. 合理运用评价,转化错误资源

学生独立探索新知的过程是一个随时会出现“误解”的过程。学生在自我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教学素材本身产生误解,也常常会对同伴的观点,还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有误解。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得出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老师提问:东北方向是指哪里?

生:老师我要上去指一指。(边说边上台)在东面和北面中间,就是这里。

师:还有谁也想来说一说?

生:东北面就是东面和北面中间。

师:东面和北面中间(强调中间一词,说得很重)在哪里?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在那里!)

笔者指在东面和北面正中间的位置,学生们都说对了。接下来,笔者故意偏一点,提问:这个位置在学校的东北面吗?全班静下来了。一会后,有争论了,有说是也有说不是。

师:看,你们还是注意观察的,只要你们多去想一想,是会发现问题的答案的。像这样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的区域都是学校的东北面。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一开始学习新知的时候容易产生的错误“东北面就是东面和北面中间”,并没有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引发学生评价进一步思考,教师要有融错的视角,巧妙地开发生成性的资源,通过富有恰当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主动思考。

3. 巧妙运用评价,抓住偶发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不处理,会挫伤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巧妙引导,将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如教学一道解决实际问题“小红和她的3个好朋友一起做纸花,每人做了7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学生读题思考后自己独立完成,很多学生知道这里一共有1+3=4人,应该4×7=28(朵),但是还是有一个学生直接写了3×7=21(朵),交流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对这个做錯的学生说:“小红不是人呀?”全班哄笑一片。

这时候老师会心一笑说:“我想,这位同学是想提醒刚才做错的那位同学,这题做纸花的同学除了小红的3个好朋友,小红自己也要算一个,想表达计算人数的时候不要忘记小红,你说是不是啊?”

数学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有生疑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疑的愿望,增强学生释疑的信心。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方式因材而异

1.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评价语言要大加赞赏,不能吝惜表扬

比如教学《认识厘米》,当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样的长度单位之后,全课总结时候,提问学生:“生活中除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以外,还有别的吗?”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还有‘毫米和‘分米。”另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还有补充,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是‘公里,我回老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有路牌,爸爸说南京到我老家有280公里。其实还有比公里更大的长度单位‘光年,我在百度上自己查到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当然还有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微米‘纳米。”当时笔者真没想到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讲,赞赏说道:“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回老家的路上都能发现和数学有关的知识,我很佩服你!你会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我真佩服你!”笔者连用两个“佩服”对于被表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高度的肯定和赞美。

2. 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评价语言要具体合理,不能太过模糊

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有时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评价,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一律评价“好”,甲同学好,乙同学也好。其实这两种现象反映的是教师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评价欠具体。这样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没有起到作用。一节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评价尺度的把握应清晰准确。

以教学《5的乘法口诀》为例。当学生总结出5的乘法口诀以后边读边观察5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后面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多5。

师:对于他的发现你想说什么?

生:他说得好。

生:他说得好。

师:同学们都觉得他的发言好,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你们知道他说得好在哪里呢?

在这里,笔者先请倾听的同学们给发言的学生评价,接着笔者再引导好在哪里,引发其他学生对于别人发言内容的思考,启发大家思考得出那位同学是从前往后观察口诀的得数变化的,这是对观察的方向、观察的角度的渗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3. 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评价语言要启发引导,不能操之过急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富有启发性,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启迪,在师生互动的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走向圆满。

课例:教学钝角一课,请学生说说什么是钝角。

生:钝角比直角大。

生:钝角大于90度。

师:是的(紧接着教师板书画了一个平角)提问:这个角大于90度,它是钝角吗?

学生议论后说不是,教师接着对刚才的学生提问:钝角大于90度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要比这个角小一些。

师:也就是要小于多少度?

生:180度。

师:你能联系起来说吗?

生:钝角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

师:非常完整!真好!

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说出“钝角大于90度”没有错,只是不够完整,这对于该学生而言是他当时的学习水平,教师没有立刻否定。而是循循善诱,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新知。

猜你喜欢
学导式评价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自主式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浅谈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导 打造高效课堂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识字效果
创新成人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