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浙江省历史选考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选考卷的命题特点,明确考点指向,感悟试题的价值立意,从“考什么”“怎么考”出发,思考如何优化复习策略,进而提升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与全国卷的高考相比,浙江省新选考有许多不同之处。学考与选考同时进行,每位学生都有两次机会,以最高分为准计分。新选考按照等级折算赋分并依比例确定等级,每等相差3分,依次递减类推;在题型结构与分值设置上,新选考卷分为30道选择题与4道非选择题,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其中选考的加试题占据30分,将人物史、文化遗产列入加试部分,注重教材间知识衔接,力求实现对时空跨度和思维逻辑的考查。
就高考而言,师生最关注的往往是“考什么”。结合浙江省近六次历史选考卷的分值分布(见表1)与浙江省近六次历史选考卷在各模块中所占分值分布(不包含26题,见表2),有助于帮助教师认清历史选考卷考查的重点、模块分布的比重,为优化复习策略提供依据。
表1 浙江省近六次历史选考卷分值分布
表2 浙江省近六次历史选考卷各模块分值分布
从表1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是考试的重点所在,所占的分值稳定在26—29分之间。中国古代史重点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基本概念的掌握,也就是考查学生识记、史料辨析、史料解读的能力。中国古代史的题干材料多以文言文出现,往往给学生造成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因此在复习中应当注重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表格、绘制时间轴,联系政治、经济与文化在时空情境中的关系与作用,全面展现古代中国历史变迁。
从表2各模块分值分布状况可知,政治史、经济史是考查重点(尤其是经济史),文化史、战争史较为稳定,人物史与遗产史的分值分布不稳定。在选考复习中应将侧重点放在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上,帮助学生厘清中西方政治体制发展演变历程与人类经济生活发展变迁的脉络,强化主干知识,关注核心概念,挖掘教材信息。
选考卷中会涉及一些高频考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太学、王守仁、新文化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罗马法、工业革命等,需要教师特别关注。这些高频考点的考查角度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密切相关。以2018年4月历史选考卷为例,如第1题考查宗法制、第5题考查行省制、第8题考查领事裁判权、第17题考查万民法、第20题考查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都涉及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对一节课,一个专题,一个模块乃至整个高中历史课程知识起到统领、主导作用的概念。教师要对选考中涉及的核心概念了然于胸,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核心概念统领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建构该段历史。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核心概念为例,专制主义是中央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皇权的独裁性;中央集权强调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按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学生可以梳理出从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到明清时期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从血缘贵族的分封到垂直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再到协调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行省制的演变,认识皇权制度与中央集权在不断强化的历史规律,建构历史概念体系。
历史由许多史实概念组成,概念不清会造成史实不明。教师对史实概念的深入讲解,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举一反三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重组,将宏观和全局的视角融入进来,并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核心概念。选考的学生要掌握必修一、二、三中的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选修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重组的,如《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是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的内容,必修二的专题五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选修四《东西方的先哲》中亚里士多德,选修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西斯廷小教堂都涉及人文主义的价值内涵。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按照历史内在逻辑和时序性进行重组、梳理,在“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概念的前提下,拓展教学内容,探求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原因,明确人文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段的具体表现,概括人文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升历史素养。
教学主线是一节课的主题,是一节课需掌握的核心知识、需领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对选考复习而言,教师要讲清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文明成果、特征趋势等,透过具体的历史线索发现人类社会的阶段特征、发展演进的趋势。教师通过教学主线提炼专题知识的内在逻辑,可以建构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拓展学生逻辑思维,推进“深度教学”。
选考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按照时序、因果等规则,建构出历史事件的完整体系。如2016年10月历史选考卷第14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工作相关举措的时序排列,让学生正确判断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的先后顺序,考査学生对“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一大二公’体制的确立,‘左倾’错误的纠正,农村体制的改革”等历史事件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第33题第二问历来都是开放性设问,题干提供两种认识以及逻辑阐述论证的作答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2017年4月历史选考卷第33题为例,该题考查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志士为争取中国现代化的追梦之旅,要求学生结合“特定历史时代背景”梳理其贡献,分析提炼詹天佑的报国思想。在复习《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中,教师以“时代与人物”为主线,分析詹天佑与其所处时代,比较同一时代不同历史人物的救国探索之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与时代的背景,分析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评价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等教给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法,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探寻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构历史解释。
确立以知识联系为纲的课程统整,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贯通。在选考复习中,教师应注重历史必修和选修模块内容综合,注重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联,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深化历史认识。如在复习选修六“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时,可以与必修一中的“宗法制”“科举制”和必修二中“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等内容相结合,还可以联系同一时期西方采取的“重商主义”的政策,挖掘教材“深度”,引导学生从政治环境、思想观念角度比较中西方差异,进而分析为何明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一样较快发展。教师要以整体联系的眼光、设计处理各章节、各单元和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在联系中、在比较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
浙江省历史选考卷的命题彰显学术性, 重视采用一些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或考古的新发掘,给学生营造新的历史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解释历史的能力。选考卷在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时,注重选用一些较公认的学术新成果,从新的研究视角设置问题,拓宽历史视野的深度和广度。
选考卷中许多试题引用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如2016年4月历史选考卷第26题以江西海昏侯墓考古发现为材料,2016年10月历史选考卷材料题所选用的史料,如熊月之的《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都是较新的研究成果,体现出选考卷命题紧随学术研究进展的趋向。选考题注重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角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助于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势。如2017年11月历史选考卷第25题,考查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的命题,突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2017年11月历史选考卷第31题,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西方服饰传入租界对上海民风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渗透时空观念素养。选考复习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发展,注重渗透史学理念,克服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
关注试题价值立意、家国情怀意识。历史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民族的历史,养成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以2018年4月历史选考卷为例,第2题考查墨家学说,突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第4题涉及的书法(行书),可以使学生感悟中国的书法艺术成就。第31题第2问考查维新变法思想带来的历史作用。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正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努力,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该题渗透着家国情怀,让学生对历史多了一份“同情之理解”。第33题第2问,秦陵兵马俑生动传神,雕塑技艺高超,折射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关注试题背后的价值取向,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才是教师教学的应有之义,价值传递是“过去”成为“历史”的应然方向,直指“人”的素养。历史教学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选考的试题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上,贴近社会热点信息,回应时代主题,注重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命题常以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2017年11月历史选考卷为例,第14题涉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第18题涉及“中国十五大”,第34题涉及“十月革命”,都契合周年纪念的热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尾数为8、9的年份所发生的重点事件进行重点复习。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维新变法12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诸如民主法治建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生活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十四年抗战”“一带一路”倡议,这些热点在选考中都有涉及。教师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应当注重对热点信息的关注,关注历史的现实社会意义。
教学中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限时训练、模拟考试、习题纠错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强化史实记忆、深化知识理解、完善知识框架、提升应试技能。对检测复习效果而言,真题是最好的材料。选考真题由命题专家反复揣摩而成,构思巧妙、设问精巧。重视利用真题不仅有助于领悟命题专家的出题思路,还能提高应试技巧和积累实战经验。精选典型真题,以考代练(采用限时训练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行有针对性的批改,把握学生的知识点盲区,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复习中可对真题进行变式,用试题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形成整体“认知框架”,把握历史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讲评试卷力求精准、高效。讲评试卷应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记录学生的典型错误、不当表述、容易遗漏的答题角度,对学生易错易混点进行重点解释。
钻研真题答案,训练做题的规范性。不少学生的答案字迹模糊、照搬材料、逻辑混乱,与真题答案有着“鸿沟”。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需要引导学生审清题目,明确设问要求。选考题材料信息中“这表明”“这反映了”“上述言论意在”都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观点的历史学科能力,复习课的教学更应强化对学生解读材料、提炼信息能力的训练。
研究浙江省历史选考卷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可以让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历史教学改革。对选考复习而言,需要教师立足于对考题的研究,大胆进行知识重组。同时,结合选考的命题方式,对必修与选修的关联点和与热点相关的知识点强化复习,优化复习策略,贯通知识点、线、面,提升复习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