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2018-12-10 02:01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交观念考查

宁夏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伴随着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外交转型也在艰难中开始了。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在本质上是被迫的,旧的体系被打破,不得不放弃一些传统的观念与做法,去适应新的变化,并且重新确定在近代世界发展体系中的位置。笔者就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从知识梳理、复习备考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达到科学备考、高效复习的目的。

一、知识梳理

表1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

二、高考备考复习与应对策略

表2 2018年高考中中国近代外交转型问题考查统计

(一)2018年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

1.试题的考查形式

选择题是主要的考查形式,材料的选用上运用了图片、文字等形式。

2.试题的考查内容

主要侧重于近代外交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后外交方式的对比以及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对外交的影响等。

3.考查历史的核心素养(如表3)

表3

(二)备考知识拓展

表4

(三)备考复习与教学应对策略

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在今年的高考中多次涉及,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各种题型的训练,尤其是对选择题的训练,教师在高三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核心素养的落实

(1)牢固掌握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概况,依托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选题,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基础上,把握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征。

(2)运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等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历史进程的了解,让学生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外交特征与政策和当时历史背景进行联系,学会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进而形成对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原因更加正确、客观的认识。

(3)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用与贡献的历史解释,分析其给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所带来的影响,得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4)注意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在前提、基础、目的、性质方面的不同点,突出“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国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2.复习过程中侧重点的实现

(1)在一轮复习备考中,教师要注意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厘清近代外交转型基本史实和线索,并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新的史料、图片,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2)二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近代外交转型问题与其他知识点专题尤其是近代史方面专题的融合,尤其要注意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之下,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3)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教师应注意自行命制或改编一定数量的相关试题,进行知识点的训练,查缺补漏,全面提升学生对近代外交转型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原创试题巩固

1.《筹办夷务始末》中记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受命与英国交涉时,曾在奏折中提出:‘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道光皇帝也于1843年1月29日以廷寄上谕的形式宣布:‘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著耆英函商伊里布,熟计万全,具奏请旨’”。材料反映了清政府 ( )

A.力图开启外交的近代化

B.依然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充分捍卫完整国家主权

D.严格限制列强在华活动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观念。通过材料“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表明,清政府毫无近代外交理念,依然固守天朝上国观念,对待列强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外交近代化,故A项排除;从材料中“下顺夷情”等表明了清政府对列强持妥协的态度,故C、D项错误。

2.民国外交学学者康德珍指出:“今于立宪政治之世界中,以表彰个人意思,因而利害及于国家,其影响之大且著者,尤莫如外交者……,欲了解世界大势,必使外交官驻扎各国,至交际之中,若研究彼国之人情风俗,圆活自己之风采,尤为刻不容忽。”这说明当时 ( )

A.立宪政治成为当时世界发展潮流

B.认识到培养近代外交人才的重要

C.外交实践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

D.外交人才决定了一国外交的强弱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外交官任用理念层面的变化与近代外交观念的转变。通过材料“影响之大且著者,尤莫如外交者”表明,民国时期已经意识到近代外交人才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立宪政治是否成为当时世界发展潮流,故A项排除;从材料中“欲了解世界大势,必使外交官驻扎各国,至交际之中,若研究彼国之人情风俗,圆活自己之风采,尤为刻不容忽”可知,外交实践是培养外交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故C项错误;决定国家外交强弱的是国家实力,故D项错误。

3.费正清在评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外交时说:“中国人倾向于将对外关系想象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内部、社会与政治秩序原则的外部表现,中国的对外关系也相应地具有等级,如同中国社会自身一样。随着历史发展,形成一种对外关系制度,大体相当于欧洲形成的国际秩序”。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 ( )

A.传统政治等级秩序影响对外关系

B.已经形成完整外交制度体系

C.国家主权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希望建立与欧洲相同的外交制度

【答案】A

【解题思路】通过题干中的材料“中国人倾向于将对外关系想象为……如同中国社会自身一样”,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前朝贡贸易等传统方式深受传统政治等级秩序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外交体系,故排除B项;国家主权意识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近代外交的转型逐步形成的,故排除C项;D项描述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排除。

猜你喜欢
外交观念考查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