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摘 要:磨课,教师集体备课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研读课程的标准、分析课本的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手段、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情景和教学突发问题的预设等方面。但是,磨课有别于一般的教学研讨活动,磨课重在“磨”的过程。
关键词:磨课;教学实践;优质课
近几年,各地的教师培训中多有磨课的课程。一般情况下,教师看到培训的通知和内容,就会开始独自琢磨:研修中的磨课,具体是学些什么呢?究竟磨什么?应该怎么磨?
通过大量培训资料的学习,多次聆听各级培训专家的讲座和个人的具体实践,我有了以下的体会。
一般情况下,磨课中的研修探究问题和具体课例是由学科课程专家、培训指导教师和研修组长,经过充分的研讨于研修初期确定的。研究问题,来自于教师平时教学实践中普遍感到困惑、歧义较大,或者具有新的实践意义的具体困惑;磨课课例,则是依据确定的研究问题来挑选的具体课程,这个课例要能够承载本次磨课的研究方向,能够很好地呈现本次磨课的研究问题,这个筛选的具体课例是一个研究载体。之后,大家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依次制订磨课计划表,落实研修组每个人的具体分工:研究课题、提供资源、备课、研讨打磨、再备课、观课、课后评议、撰写观课报告、再打磨、形成最后的教学设计和总结反思。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提升教师个人对教学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提升教研团队的合作教研能力的目的。
但是,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研活动经验,很容易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在打磨一节优质课。那么,为什么说研修中的磨课不是打磨一节优质课呢?
从表面上看,两种研讨模式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例进行教学设计:研读课程的标准、分析课本的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手段、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情景和教学突发问题的预设等。实质上,二者存在着质的不同。打造优质课是直接地“就课论课”,主要矛盾是解决当节课的知识如何呈现、落实,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磨课时所用的课例,只是一个研究具体教学问题的载体,主要矛盾是通过教师在研修团队中的“三次备课两次打磨”来解决这类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教学困惑,同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表面上都是“磨”课,但在本质上两者“磨”的着眼点和目的是不一樣的。因此,磨课不是单纯打造一节优质课,但是,磨课课例最后定稿的教学设计无疑具备优质课的特征。简单地说,磨课有别于一般的教学研讨活动,磨课重在“磨”的过程。
磨课实际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把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以及发展形势,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学研究,总结学科教学的各方面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研修形式。科研和教学实际上是缺一不可的,在现阶段的教学实际中,理论和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教学实践无法有效开展,而通过研修,也并不仅仅是研究几个代表性的课例,最关键的是贯彻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是引导教师学会用正确先进的方式开展教学,改进以往教学中的诸多缺陷以及问题。因此磨课的开展中,教师并不仅仅是单纯借鉴一些上课的问题,还要掌握正确的教学理论,解决实际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观念上的转变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研修和磨课之间的关系,磨课的开展也是要基于合理的目标,做到更好地落实课改的新要求,从根本上做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学效果的强化。磨课最关注的是过程,不经历整个过程,是无法将教学观念真正改变的。
和雄鹰在一起,你就想飞得更高;和野狼在一起,你就想驰骋得更远!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在磨课的过程中,用一位研修老师的话来说,“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地参与,每一次备课研讨,大家都集思广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在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又都相互融合。”还有一位老师的感言说得也不错,“剑出磨砺,课成于磨”。一句话道出了研修的辛苦,也道出了研修的成就。只有每一个人点滴的积累,才能聚起研修小组课例的光芒。可以说,在研修过程中,每一个研修教师都会有夜夜秉烛的经历,都有执同伴之思想,磨完美于细枝末节的执着。教师在参与集体深度磨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磨课的方法,而且学到了同伴们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教学智慧。有了这样的磨课理念和经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教研中对锤炼自我教学技能、加深合作意识、推动教学研究,无疑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雷树福.教师磨课的操作要求[J].教学与管理,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