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国冰
摘 要: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传统文化的弘扬。高中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树立高尚的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在社会中的推行,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部门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先阐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对教育的积极意义,并在简要说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
我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强大的民族都有注重文化教育,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更应当个重视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在教学阶段是重中之重,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科目。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的完善期,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加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培育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优秀子孙,更有利于坚定我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一、高中语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的教学中,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鉴赏,古代散文和其他国学教育内容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仅现代的语文教学,古代的私塾教育也均是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古文作为教材进行授课,从古至今推动和辅助了我国教育的发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加大了对古文的学习量,所以中华文化是高中文教学的基础,对高中语文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语文教育的内容,就是教育学生从古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在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文化故事中将豪情壮志诗篇、忧国忧民的情怀、刚正不阿的志气教导给新时代下的高中学生,这些优秀高尚的品质,将影响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高中学生,并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可以承担的其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并以积极奋进的方式,督促他们远行。
(三)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共生共同进步。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精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人类优秀智慧成果,并通过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涵养内在精神,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并以此种优秀的品德立足与社会,创造更优秀的文化。
二、高中语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会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故事、诗歌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理解等方面得以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有助于爱国教育的培育
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譬如梁启超曾说过:“凡一国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族独具之特质。”“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感受“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都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瑰宝。在高中时代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先辈们的高尚道德品格以及健全的人格修养,自愿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三)有助于抵御文化入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题下,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国际多元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对我国薪火相传的几千年传统文化带来强烈冲击。现代的高中生语文课程安排中都会涉及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与了解,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 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但学生盲目崇拜一切外来文化, 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和民俗、节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趣味性,也有利于精神世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外来文化态度,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色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基础。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一)拓展学习。教师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 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由原来的字面学习深化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学习。鼓励学生探求文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传统、民族气节、公众价值观等文化观点。如在学习《论语·述而》中的千古流传的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章学习不能受限于字面意思翻译,可以结合一些古代先贤的学习典故,如祖逖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程门立雪、苏秦刺骨等古代先贤的励志学习故事。通过故事典故的拓展分享,达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指导学生在学习方面不仅要有虚心请教的态度,还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学会待人处事、修身养性,全面提高文化修养。
(二)避免功利性教育和學习。教育部门为保证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在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中,会摘选优秀代表性的古典文学,提升学生们的文学修养。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与古诗词的篇章时,过度依赖工具书等教材辅导书,限制大脑活跃的空间,很难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更不能真正的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即使学生的考核标准逐年的合理化、全面化,但还有一定的瑕疵,学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依然存在,侧重应答技巧反复练习,忽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每个人都是发展的人,只有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才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才会获得生命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且青年学生有活力、有激情,求知欲很强,很多学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只是学习中缺少载体和方法的引导。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相关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也使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同时得以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