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8-12-04 02:12王仲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酯类左室分级

祁 杰 王仲朝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这种并发症的危险性高,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若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则需及时治疗冠心病和左心功能不全。目前,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并发左心功能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术治疗、冠脉搭桥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变初期患者,而血管病变严重或者血管完全阻塞的患者则宜采用介入术治疗[2]。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大多血管病变严重,常规的药物治疗难以实现血管再通,因而需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介入术,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对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44例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74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5.84±5.48)岁;NYHA 分级:Ⅰ级 0 例,Ⅱ级 22例,Ⅲ级34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 50-75 岁,平均年龄(65.73±5.38)岁;NYHA分级:Ⅰ级0例,Ⅱ级24例,Ⅲ级33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房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合并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为采用抗血小板、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与冠脉介入治疗组相同。

1.3.2 观察组 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①术前准备:术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使用硝酸酯类、利尿剂等初步纠正心功能不全,使患者能平卧、无胸闷、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确保患者安全顺利手术;②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分布为左前降支32例,左回旋支18例,右冠脉24例,90%以上狭窄的27例,70-89%狭窄的47例,均植入支架成功,管腔残余狭窄≤10%,TIMI血流3级[3]。④介入治疗结束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2小时1次,共5-7天,继续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LVDs(左室收缩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三项左心功能指标以及NYHA分级情况,并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NYHA分级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1 左心功能指标比较情况(±s)

表1 左心功能指标比较情况(±s)

组别L V D s(m m) L V D d(m m) L V E F(%)观察组(n=7 4)对照组(n=7 0)t值P值治疗前3 3.8 7±0.6 2 3 4.1 0±0.5 5 2.3 5 0>0.0 5治疗后6个月2 8.4 8±0.8 5 3 1.3 0±0.6 2 2 2.6 3 8<0.0 5治疗前5 5.3 5±1 0.4 1 5 5.3 0±1 0.3 3 0.0 2 9>0.0 5治疗后6个月4 3.1 3±1 2.2 1 4 7.5 3±1 2.2 0 2.1 6 2<0.0 5治疗前4 2.2 4±5.6 9 4 2.3 1±5.6 6 0.0 7 4>0.0 5治疗后6个月5 1.2 3±6.3 6 4 8.1 0±6.5 3 2.9 1 4<0.0 5

表2 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NYHA分级比较情况[n(%)]

3 讨论

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脏病,与单纯的冠心病相比,其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更大,致死率更高[4]。若要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则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均为临床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式,二者的疗效存在一些争议,在治疗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时,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也需进一步探讨[5]。本研究选取144例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6个月的左心功能指标LVDs、LVDd、LVEF明显更优,其 NYHA 分级也明显更优。这就说明,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可靠,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病情还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若要控制病情的进展,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则需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抗血小板、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冠心病及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但是对血管阻塞严重的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不太理想,血运重建效果较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其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①通过使用导丝介入冠状动脉,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使心肌血流量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②通过植入支架,扩张病变处的管腔,从而增加心肌血流量,避免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③以较短的时间改善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心脏的舒缩功能。本研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而左心功能指标也明显改善。这就说明,相较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更适用。

综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酯类左室分级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远志炮制过程中6种寡糖酯类成分转化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分级诊疗路难行?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