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低年级学生之如何优化朗读

2018-12-03 02:41李梅
新课程·小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范读标点朗读

李梅

摘 要: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孩子通过朗读来理解词语意思,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主动朗读的欲望,在学习中巧妙地把朗读技巧教给孩子。

关键词:朗读;词语;标点;范读;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的孩子拿到一篇文章朗读时,基本都能做到“正确、流利”,但缺少“感情”。那么,对于低年级小朋友,该如何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使他们掌握朗读技巧呢?

一、欣赏词语带来的乐趣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怎样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呢?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文章,文章则是由段所组成,句子与句子的组合就形成了段,而词语与词语则连接成了一句话。由此可见,词语虽小,但却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我以词语为突破口,让孩子先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的感觉。如在教授《丁丁的研究报告》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教学设计。

师:当丁丁说要到图书馆去搜集资料时,妈妈是什么反应?“惊奇”是什么意思?

生1:“惊奇。”(语气平平)

生2:“惊奇。”(语气平平、语速过快)

生3:“惊奇。”(语速不紧不慢,声音高扬)

师:真厉害,都找对了。我最喜欢第三个小朋友的答案,因为他一读我就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谁来模仿模仿?

生读词语。

师: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得更好?试试看。

生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抑或一篇文章都有中心词,以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朗读的方式取代枯燥地讲解词语的意思,让孩子通过朗读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也巧妙地把朗读技巧教给了孩子。

二、领会标点给予的情趣

《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指出,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之多。标点是学习的凭借,也是学习的内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对标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规范地书写。

一篇好的文章,通过朗读,赋予语言文字以画面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声情并茂地朗读,除了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外,还需注意标点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顿号停顿时间短,逗号停顿时间较长,句号、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则更长些,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明了的意思,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为明显。有些标点还包含着特殊的意义,如二年级上册《燕子过海》一文中,要读好描写燕子飞行途中的句子,首先要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教师单一地去讲解,学生肯定读不好这句话,也体会不了燕子飞行途中的艰辛。为此,我抓住“不停地”这个词语,通过表演,让孩子体会燕子飞行的艰辛,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省略号的含义,知道了“飞呀、飞呀”得读慢些,从而声情并茂地读好了这句话。

三、体会范读释放的意趣

要让儿童真正读好文章,老师要学会创设情境,一种朗读的情境。通过语言、姿态语、表情、音乐、录音等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我使用最多的就是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读,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书本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变为鲜活的人物形象或我们日常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本身得有足够的文本理解力和朗读的功底。

教师范读的时机要合适,最好不要在学生初读文本的时候范读。对于一些名文、美文,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朗读瓶颈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发音准确,饱含激情,情到浓时甚至可以配上表情、动作。通过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四、享受評价带来的快感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通过不同的评价语言来进行点拨、引导。尤其是识字量不多的孩子,怎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一定要多鼓励,以积极的评价语言为学生的朗读做正确导向。如在上《花钟》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读夜来香提醒小朋友睡觉的话时很响亮,我就这样说:“读得很流利,可惜声音有点大了,因为夜晚人们都睡觉了,可以声音轻点吗?”挖掘文字背后的情境,并以此来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切入点,这样既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贴合了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而朗读则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敲门砖。教师应该在语文专业素养的引领下,运用多种多样、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范读标点朗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