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师大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赵纯洁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枯燥氛围,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所以数学教学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味”充满小学数学课堂。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对有趣的事物充满着兴趣,小学数学的“生活味”将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不仅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与思维发展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有3只兔与4只鸡,一共有多少只脚?多少个头?”这类生活性的数学问题可以带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将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地动脑去解决问题。
再比如在搭配问题中:有三件上衣:短袖T恤、卫衣、棉袄,三条裤子:短裤、牛仔裤、棉裤。每次选择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问这样有几种搭配的方法?答案很明显:3×3=9,有9种搭配的方法。但这时就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因为这明显与生活实际不符,在上身穿棉衣的情况下,裤子选择短裤,这穿出去不是让别人笑话吗?所以就有学生会说这题只有5种搭配方法,这虽然与正确的答案不一致,但不得不说这个答案联系了生活实际。当然,还有别的搭配问题,比如有些题目里面会出现衣服颜色的搭配,有些学生就认为,某些颜色跟某些颜色不能搭配在一起。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与数学直接挂钩,但是根据生活而言,这是正确的答案或者说是合理的答案,所以数学十分有趣、十分贴近生活。小学老师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小孩子都对小动物有兴趣,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可以尽量举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如买糖果、分零食,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而这也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寓教于乐,能让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学习。
在小学数学中会学习一些运算定律,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对算式进行简便计算,在学习运算定律时,我们一般可以从生活入手。比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先出示: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有的列式:(6+4)×24,有的列式:6×24+4×24,当发现算式得数相等时,这两个算式就可以用“=”连接,观察发现左边是先算6+4,再乘24,右边是先算6×24,4×24,再相加,得数一样。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算式,最后归纳出乘法分配律。这样从生活问题入手,一步步构建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又如在学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构建具体的数学模型,比如学习几分之一,先出示两个小朋友野餐的情境:一块蛋糕,两瓶矿泉水,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学生发现矿泉水可以每人一瓶,苹果可以每人两个,而蛋糕只有一块,每人只能分一半,于是引出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
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给学生联系生活。有一类找规律的题目,往往规律不是一定的,可以有几种可能,这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件事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数学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可见,创造具有“生活味”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大部分都是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孩子的理解力都不是很强,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可以带着学生走入生活,在具体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认识人民币,老师可以跟同学们联系到商店里面买东西,学生自己开一家“商店”,一块糖卖1元5角,一个本子卖2元3角,一支笔卖1元5角,让别的学生拿着人民币去这些“商店”里买东西,看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什么。这就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人民币,还可以联系到简单的加减法。再比如电话费的月租问题,学生的父母肯定都有自己的电话套餐,我们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父母的套餐通话时长和每个月能用的通话时长,然后让学生自己给家长推荐一个“最佳套餐”,这就不仅仅是让教育融入生活,还让教育融入家庭。这种方式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学好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值得推广,其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生活味”充满数学课堂,教师应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使“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越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