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材要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对教材本身具有合理的认识,还需要配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学生的研究等,教师应该从教学设计的总体构想做好主选教材和辅助教材的选定和组合,并能超越“教科书”的框架束缚,能动地品评、选择、重组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材资源。而这些方法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教师应不能忽视。
关于体育教材的讨论由来已久,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让体育教师感到困惑:到底什么叫教材?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如何把握?对教材内容如何实施教学?等等。譬如,针对众多的教材,教师可能只知道教某一个,却不知道为什么不选择另一个。尤其是教师在实践中时常感受到的,某些为教师一直使用的教材,相对于其它教材明显存在很多不足,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材教师是否要舍掉?舍的理由又是什么?舍后又用什么教材去代替?似乎教材的选用上缺少了一个恒定的标准。
体育教师之所以如此困惑,主要原因是对并存于教材概念中的两个方面,即“用什么教”和“教什么”相混淆的结果。
“用什么教”和“教什么”是并存于教材中的两个方面,如果不能厘清这两个重要概念,甚至把它们混为一谈,那教学的真义很难把握。教材是素材通过一定程序的加工而形成的成品,教材成品的形成过程体现着形态和媒介的特点,当它作为媒介用于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用什么教”;“教什么”体现的主要是教材内容的一面。也就是说,“‘用什么教’是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而‘教什么’则是对教材意义的认识和处理”。
例如,教师教“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师主要考虑的“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带给学生什么学习结果”。“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经过多种投掷和抛掷动作精选组合而成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上下肢配合的力量型田径项目,教师教这个动作是想通过这个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力量素质,同时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以及对力量素质与身体协调关系的认识,获得成功体验感受等。也就是说,“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媒介’和‘范例’来教给学生内含于其中的生理、心理、技能、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教材的两重性,这一点在我们体育教材中尤为明显。清晰了解体育教材的双重性特点,才能让我们的教学避免盲目的“为教而教”的现象。
综合以上论述,体育教材的真正的意义应体现在双重性的整合,及“用什么内容教给学生什么”,是体育教材“用什么教”和“教什么”两个方面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构不成教材的使用与教学。如果忽视了“教什么”,等同于把素材与教材混淆,教学变成一种纯粹的动作训练或传技,体育教学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作为方向指导性的“教什么”恰恰保障了“用什么教”的自身价值,它可以避免其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样,如果只重视“教什么”而忽视了“用什么教”,学校体育学科的自身目的就变得模糊不清,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也成为了华丽的“海市蜃楼”。所以说,只有实现“用什么内容教给学生什么”,体育教材才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正确的“教材观”对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也正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理解的缺失,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困惑,“随意而教”“为教而教”的现象层出不穷,教学失去了标准和价值。相信教师只要把握教材的真正意义,践行“用什么内容教给学生什么”的理念,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会有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必将得以践行。
[1]袁瑞堂.体育课程践行的探索与理解[M].徐州:徐州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