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2018-11-30 07:14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除数竖式练习题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曾 秀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深度思考是对问题的反复探究,执果索因,了解事物的本质,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科学创新的重要战斗力。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曾对此解释:“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一、让问题成为思维的导火索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课堂由浅性设问变为深度设疑,这样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欲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如某老师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中,在情境中出示了例题:学校新买来380根跳绳,每班分30根,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前一堂课的基础,因而很快列竖式计算出得数。接着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竖式中的“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2.竖式中的“30”和“60”各表示什么意思?重新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弄清楚商中的“1”表示每班分30根跳绳,首先可以分给10个班,也就是1个十,所以把“1”写在十位上。第一次分给10个班,分掉了30×10=30(根),所以竖式中的30表示30个十,即300。竖式中的60表示第一次分完后剩下的绳子还可以分给2个班,即30×2=60(根),分了两次后还剩20根。随着思维的跟进,学生对分绳子的步骤和情况有了清晰的思考,终于对算理有了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启发性、思考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用问题点燃思维,让思维与问题互相推进,以高质量的问题提升思维力。

二、优化思维习惯,让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发散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向发散型思维进行引导。

如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买一个8元的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学生踊跃发言,想出了很多方法:付8张1元;付1张5元、1张2元、1张1元;付1张10元,找2元……方法虽多,但稍显杂乱,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起始阶段,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于点状契入,线状延伸,是一种比较封闭的思维方式。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呢?我认为可以把学生的答案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类,让学生形成有条理的思维。老师的正确引导会调整学生的思维路径,把杂乱的思路重新梳理,使思维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优化了思维的习惯,由单一的封闭思维转变成发散的思维。

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由老师带领转变为自主探索

数学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中,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且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内容,安排合适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充足自主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方式一:出示例题3.6÷0.24的竖式后,问: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生: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师:这道题该怎样转化?生:将除数0.2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24,再将被除数3.6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师:3.6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该怎么办?生:在末尾补上一个0。教师板书后问:接下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方式二:出示例题3.6÷0.24,问: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能不能算出得数?自己可以试试看。接下来学生在下面尝试,同时教师巡视,然后分别让做法不同的几位学生上黑板板书计算过程,再组织学生就各自的算法进行交流、讨论、辨析,得出结论: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顺利地完成了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探索。

这两种教学方式折射出了不同的教学观念。第一种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最终答案那里,虽然学生也在思考,但是深度是完全不够的。而自主探索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角色,相得益彰。

四、设计趣味的练习题,让学生解决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达到提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挖掘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做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用心思考等。因此,教学活动不能轻视了练习题。应该用心设计,在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上多下些工夫。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他们有学习数学的原动力,也可以培养他们深度学习的习惯,凡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更加严谨。

如学习了两位数加法后,设计这样一道题:下面几组数中,哪组的三个数的和最大?哪组的三个数的和最小?34、56、97;88、92、76;91、44、52。笑笑刚动笔算,淘气就已经喊了起来:“看出来了,我看出来了!”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经过思考后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并有条有理地说出了原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孙学军.加强对比题组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5(02).

[3]陈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6(17).

猜你喜欢
除数竖式练习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弄脏的竖式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