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丰山中心小学 李良才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作业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总结了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惯犯的一些错误思维以及不够理解的知识,通过对这些错题的分析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有效思考问题的方式,为今后的代数式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针对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列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格式跟以前学的算术格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解方程格式的过程中,会造成各种格式上的错误。有时会漏写“解”,有时等号没有对齐,有时在解完方程后面加单位,这些都是学生在初步学习用方程解应用题中最容易出错的细节。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通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要求的未知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此“等式”是列方程不可少的条件。相比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则是从设立未知数出发,根据题意把问题表示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求出未知数。
这节课内容是小学高年级中比较重要的一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对列方程兴趣的培养。大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解题方法给学生,或者不断列举典型例题让学生计算,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上课缺乏思考,而不能真正领会“算术”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解题时对题意理解不够准确。总而言之,在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厌学。
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学生更习惯列算术,而不愿使用更加简单的方程,这跟他们的思维有很大关系,他们还不习惯在式子中夹杂字母,他们不能有效理解方程的真正含义,导致学生列不出准确、简单的方程,从而加大了学生解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应帮助学生一起分析算术与方程的内在联系以及转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自然。
列代数式是学习方程的前提,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够,逻辑思维不强,就易出现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理解不清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方程解应用题时,没有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定制教学起点,没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知识的机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引发学生独立思维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算术的方法解题,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由算术方法转到方程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应该区别列算式与列方程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试着先用方程来解答,再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其中差异,如式子的形式及各字母或数字代表的量的不同,使学生渐渐理解用未知量假设为已知量的内涵,切实感受到用方程解题的简便和优越之处,将读完题就用方程解题的概念映入脑海中,快速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加快解题的速度,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效能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列列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思想之后,应利用不同的练习进一步点拨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找出等量关系的途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留意学生产生的错误思维,将这些错误扼杀在萌芽阶段,也能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明白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善于思考,举一反三,强调数学的变式思维。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等量关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等量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领会方程的思想是什么,应该怎样利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要培养学生从深层次看问题的方法,突出解题方法,以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和倍”问题时,可以以它为切入点,演变为“和差”问题,两个不同的题材,但是它们的解题方法却有共同的地方,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学习,用方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多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方程这节学实学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