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岚
担任校级领导,不知不觉已经六年多了。回首过去,在责任的推动中,在各方力量的鼓励里,在各类事件的经历下,逐步完成了从副校长到校长这一角色的转换。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管理者的,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作为没有校长专业毕业证书的我们,正是在学校这所管理大学,努力在隐形的校长专业证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个大局,说小了是学校,说大了是教育。一是校长的格局。从个人这个层面上说,校长的格局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积极向上的。不管面对怎样的学校、面对怎样的教师、面对怎样的家长,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面对怎样的挫折、面对怎样的误解,都不抱怨、都不放弃。没有哪个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做完美,不为过错找借口,不为缺失找理由,敢于自我反思,敢于主动承担,敢于自我批评。始终铭记:学校管理,我的责任。
从学校这个层面上来说,副校长有分工,但是不尽样样、件件、事事都归于分工。管理不是数学,永远无需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于学校管理有益之事,即使不是自己分管的条线,也愿意去做、也乐意去帮。于学校管理无益之事,即使不是自己分管的条线,也及时去引导、也主动去化解。
二是校长的布局。从校长层面来说,必定涉及副校长的分工,涉及分管的条线,涉及所在的科室。对于校长而言,每一个副校长,就是战斗中一个最强有力的堡垒。副校长在,战则必胜。有的副校长是安全负责人,有的副校长是教学负责人,有的副校长是德育负责人。每一项的负责,都是校长将权力下放,将信任对接,也都是副校长守土有责的一份承诺。
从副校长层面来讲,副校长是一个条线的第一负责人,也是质量的最终守门人。副校长的布局是谋划引领,是身先士卒,是协调安排,是指导优化,但不是样样、件件、事事都甩手不干亦或都亲力亲为。有布局的校长必然明白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为,在需要副校长作为之处。如:整体方案的设计、部门工作的分工、日常管理的督评、各项材料的把关、部门成员之间的沟通、对中层的主动帮扶等等。不为,在需要中层及老师的锻炼之地。
这里的小事,是真真实实发生,并且实实在在看到的事。小事虽小,但一连串的小事所蕴含的能量,往往影响大局。
一是看得到与看不到,区别在于是否低下去观察。走过教室、走过楼梯、走过操场、走过办公室……有的管理者看到了需要点赞的人和事,有的管理者看到了需要改进的机制与流程,有的管理者仅仅只是增加了微信运动的步数。校长,不仅要看到事件的本身,还要看到事件的本质,不仅要看到事件的当下,还要预判事件的发展。
二是想得到与想不到,区别在于是否静下来思考。没有看到,是因为没有想到。学校处处是管理,管理处处是细节。小到拖把如何放置,班牌如何管理,出操如何安排,选修如何设计,食堂如何优化,作业如何控制……静下心来思考,细节一变效果就改变。
三是听得到与听不到,区别在于是否沉下心管理。中层的心声、老师的状态、家长的需求、学生的呼声……从步伐、语言、动作、表情、微信、电话等各个方面走近教师、走近家长。想人之想,助人之需,指人之路,解人之难。
这一份大德,是学校第一、个人第二,是学生第一、管理者第二,是教师第一、校长第二。站在校长的角度思考,怎样给学生更好的童年?怎样给老师更好的教育生活?
一是在成人中成事。作为校长,从管理这一个视野来看,要把副校长当校长来培养。作为副校长要把中层当副校长来培养,把教师当中层来培养。作为校长的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当我调离这所学校,谁能接替我?作为副校长,也要思考,当你调离副校长这一岗位,谁能接替你?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是副校长管理的重要目标。成人是管理的第一要务。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副校长需要怎样的视野,当每一位副校长将自己按照校长的视野、目光与要求对待自己,就可以缩短自我的管理发展期。
二是在成事中成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经历中获得经验。作为校长,要不断创造平台、提供平台、创设事件、运用事件,在成事中成人。分管教学的校长要思考,创造怎样的平台才能让教师更自主、更快速、更幸福地获得专业上的成长与学术上的发展?创造怎样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地获得学业素养的提升与学习常规的提高?分管德育的校长要思考,创设怎样的平台才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创设怎样的平台才能让家长参与并形成家校合力?
善在 “主动作为、迅速反应”。校长的小善,首先是作为教师的小善。上好一门课,教好一个班,带好引领学科。用自己的课堂、课程、课题,用自己的质量、品牌、口碑,引领你的学科、引领你的团队,向你看齐!
其次是作为管理者的小善。校长要带出一所学校,副校长要管好一个条线、负责一个部门、带好一帮老师。
当管理者,就不能做老好人。做老好人,是当不好管理者的。在你的心中要有一杆是非之秤,要旗帜鲜明地让中层和老师知道,学校倡导什么,团队追求什么。
善在 “主动借力、及时补位”。很多学校都有提拔不久的校长,也会有年龄较小的校长。担任校长的时间不长的校长、人生阅历较少的校长、刚刚接手分管条线的校长......都会遇到考虑问题都不一定周到,处理问题也不一定老练的问题。遇到事情多商量,遇到困难多求教,多一个校长思考就会多一份视角,多一个校长了解就会多一份支持。而作为校长中的一员,面对其他校长条线的问题时,发现后第一时间就要作出反应,能处理及时帮助处理,需要协调迅速沟通。
善在 “主动抱团、形成合力”。校长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个团队。从“我”“你”的分割到“我们”的融合,需要校长跨界,拥有“跨部门思维”。
当我变成了 “我们”,每个人的优势就会得到最大发挥。团队的能量也就会从物理叠加的一个个“我”,变为发生化学增能的大写的一个 “我们”。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校长,是我们共同的称呼。每一位校长都要为这个称呼增加信任感、归属感、成就感。
在成长中学会成长,是每一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校长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并且还将持续经历的阶段。在团队中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在共事中提升自己管理的能力,从拥有 “任职聘书”的行政意义上的校长到拥有 “智慧背囊”的实践意义上的校长,我们还在成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