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头桥中心小学 高 娟
小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时,由于其接受程度有限,在听课过程中碰到很难理解“消化”的问题时,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多媒体的引入使课堂对学生来讲更有“意思”,更有“吸引力”;而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代入感比较强,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将多媒体教学与多元化数学情境教学相结合,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放置图片、播放视频等,具有直观、生动、真实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或模拟真实存在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学习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在学习知识的进程中,学生如果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提问,说明其对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思考了很多,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进行多方探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工具,巧设问题情境可以达到调动学生探求内驱的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中,为了引入知识,教师可从日常入手,提问:“班中同学张铭坐在什么位置?”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张铭的位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能提出用第几排第几列表示张铭的位置,回答出 “张铭在第二排第一列”,接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行、列能否转换成数学语言?小军的位置能否在图形中表示出来?”与学生共同思考出在网格中表示位置,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绘制出一个网格,紧接着提问:“怎样利用网格表示出张铭的位置?”经过直观观察,学生可以很快回答出用网格中的横线代表行,竖线代表列(第一条横线代表第一行,第一条竖线代表第一列,以此类推),并用红点标注出小军的位置,则可很容易地表示张铭的位置,其位置可用数对(2,1)表示。
借助多媒体设备,将问题直观形象化,之后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时不能忽略知识运用的情境,所以将应用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而只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尺规的常规教学方式对应用情境的创建困难,借助多媒体设备,可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这一章中,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千克和克作为单位时所表示的物体的重量,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个水果店,水果店中有各种水果及用来称重的电子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轻的水果和最重水果,学生回答后,用电子秤称重,最轻的水果可能只有几克,而最重的可能有几千克,在模拟称重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千克和克这两种单位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又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章中,为了引入比例的概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对一张图片的放大和缩小,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应用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代入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真正体会知识本身存在的价值。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空间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也实现了用知识解决问题。空间观念的培养亦是如此,在空间观念的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为素材创设相关情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中有关“体积单位m3,dm3,cm3”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单位的空间概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游泳池、宇宙飞船中的太空舱、一间屋子、一个粉笔盒、一个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盒子等,让学生直接体会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在进行日常体积估算时心中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又如在此单元中讲授“长方体展开图”时,能够由一个长方体得到其展开图;由展开图实现长方体的复原,这个过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十分有利。而课堂时间限制了实际操作的进行。这时可以以多媒体设备为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对生活中存在的物品比如牙膏盒进行展开或复原的视频,由于视频的代入感较为强烈,而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让他们在观看视频时仿佛自己在生活中也在进行操作,多媒体与生活情境的结合帮助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与复原这一知识有效掌握。
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存在的空间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中存在的空间问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建立。
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等特点,以教学的重难点为基本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应用生活情境,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体验知识本身存在的价值,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获取知识,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