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 李晨华 彭沙沙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们的课外作业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他们在生理、心理、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特点,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课外作业设计。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年龄都是比较小的,假如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进行科学设计的话,他们很容易会失去作业练习的兴趣,甚至失去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信心,也就更谈不上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情况,对具体的数学作业内容进行更加科学而合理的设计,以充分利用其辅助作用深化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对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数学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们的探究练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小学生们进行作业练习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此为指引小学生们才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外作业练习之中,以促进自己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就需要在其中融入趣味性因素,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举例说明,当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的内容以后,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根据其中的教学目标,比如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回家以后自己准备硬纸板、剪刀、胶带等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对其进行仔细观察,以总结巩固课上所学。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而且他们还可以在与父母的亲密互动中进一步增强对作业内容的探究完成兴趣,助益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般而言在一个小学班级之中,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可能会拥有很好的数学领悟能力,因此他们在课上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理解掌握教师所教的数学知识,进而也就可以做一些较难的课外作业题目。但是,有的小学生可能在理解一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就会相对比较慢一些,因此他们就很难在一节数学课之后完成高难度的课外作业题目。鉴于以上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课外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水平的习题练习,进而在解答出一个个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信心。
举例说明,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完《小数除法》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后,在课外作业布置阶段,其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对学生们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将同学们分为上中下三个学习小组。接着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相应地为学生们布置一系列的课外作业题目,并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三个种类,比如“45.5÷3.8≈()(得数保留一位小数)”“9.744÷2.4=( )”;再比如“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以下题目:840÷5÷0.8=;32.3÷10.2÷9.5=”;又或者是“同学张某中16.5元买了5千克的苹果,而同学王某则用21.7元买了7千克的苹果,那么请问谁买得贵了呢?贵多少钱?”等等。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们的完成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使小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增强他们自己的数学学习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认识到关键的一点,即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并不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们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业布置环节,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内容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增加实践性作业的比重,促使学生们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深化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举例说明,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的课本知识以后,在作业布置阶段,就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们回家以后拿上一些钱币,1元、5角、2角等面额的纸币去商店亲自买一些铅笔或本子等物品,从而进一步认识每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就可以在亲自实践中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在课外作业布置部分投注更多的精力,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特点不断对自己的设计策略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业练习部分的有效辅助教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