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田宗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教学是每一位教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是课堂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准确把握其中的内涵,立足于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好,对小学数学的学科立场予以明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将小学数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和学生做朋友,确保师生关系和谐,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了好感,才会爱上数学课堂。同时,数学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其掌握学习的技巧,把充足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周长”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测量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建立起周长的概念。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画有笑脸的纸,要求学生剪下笑脸,以图形的一个点为起点,沿着边又到了起点,我们便将其称之为一周。当学生将周长的概念初步了解了后,教师再让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边,并利用直尺测量数学封面的周长。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进行了积极合作,增强了师生的感情,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佳化。
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的重点工作。若是学生没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的教学也就不能称之为教学了,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努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用更加饱满的精神进行学习。而学生一般都是在一定情境下才会产生投入教学过程的动机,尤其是和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性相符的情境,对学生而言吸引力更大,也更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把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创设好。
以“平行与垂直”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筷子掉在地上了,筷子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给予学生鼓励,让其借助想象和回忆,画出筷子可能形成的位置关系。教师立足于学生画的图,将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其可以马上参与到学习中,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环境予以创设,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动性和想象力的发挥进行了鼓励,让学生和数学教师配合把教学任务完成。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小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时候,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同时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将教学用具给学生准备好,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小比赛,把一片叶子放在每个学生的桌子上,要求将其涂成绿色,比一比谁涂得快,完成涂色后让学生举手示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叶子。之后再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对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进行探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数学教师则对其进行指导。探究后,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谈一谈自己比较的方法,再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使共同进步的目的顺利实现。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部分物体运用比较的方法,很容易就能比出它们的大小。但是部分物体却不能直观地把他们的大小判断出来。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图片以及小剪刀、学具、方格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对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借助大量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和自身特点相结合,掌握与之相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和教学节奏保持一致,高效衔接新旧知识,进而为之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显著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