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原点” 提升语文教学适切性

2018-11-30 02:26殷爱琴
名师在线 2018年26期
关键词:原点笔者课文

殷爱琴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江苏扬州 225200)

引 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起点,将其视为学习原点,以之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才能生长出新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要把握住他们学习的原点,也就是要从学习的出发点出发。这样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语文基本素养,也让他们抓住学习课文的关键点;这样的教学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适切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捕捉疑问,擦出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尝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要害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进行提问,首先,激发他们的提问兴趣;其次,在学生的困惑点进行引导,促使他们有所感悟,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捕捉住心中灵感,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1]。这样的教学氛围比较活跃,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提高教学适切性。

在学习《囚绿记》时,笔者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自主阅读,并尝试说出能从中提出怎样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鼓励他们探究文章的主旨和精神方面,笔者围绕这个角度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和藤萝之间的关系,只是一株植物而已,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呢?”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展开探究。如有学生提出:“作者认为常春藤能装饰‘我’的抑郁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也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何不用‘种绿’‘养绿’作为题目,而用‘囚绿’,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还有学生提出:“作者提到了头脑中的‘魔念’,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呢?”笔者引导学生整合这些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学生将问题整合为“我”和藤萝的关系,“我”希望通过这个事件表达怎样的想法;并围绕此问题展开了主动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疑问的触动下更积极地展开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所提出的问题,首先整合问题,提炼出最重要的主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探究。这样就可以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抓住他们的学习原点,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点,让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二、体验感动,塑造健全人格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往往会对其中的某些内容有所感动;这种感动之处往往既是文章中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原点。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为何会感动?这些感动之处是否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凝聚着人文意蕴?这样的思考有助于促使学生发展更健全的人格。

在学习《享受生活》时,不少学生提出:“我读到课文的结尾时,觉得十分感动,但是却不知道这段文字究竟为何如此能触动我的内心。”笔者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指导学生体验这种感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首先,笔者鼓励学生思考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她对生活抱有怎样的态度。然后,笔者让学生说说她身上有哪些地方最能打动自己。接着,又让学生尝试结合课文分析,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让自己感动,自己的感动是仅仅因为这些文字,还是因为这些文字所体现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为何而感动。最后,笔者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从中获得什么启迪,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如有学生提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积极地享受人生、感受生活,这样才不枉来人间一趟。”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从自己的感动点出发,认识到了要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围绕感动之处展开自主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动点在何处,谈谈这些内容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触动和影响。这样的发言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更能让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三、引导假想,品味文本语言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透过文章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由此可见,品味文章的语言是学习的原点,教师要避免学生的阅读表面化,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假想,进而透过文字的表面进入深处,品味语言的真谛。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分析文章的语言入手,探究作品中深厚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创作思想。首先,可以从抓住文章中的部分字词入手,分析作者选择这些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如“温晴、响晴”等词语都是作者用来形容济南的词汇,分析这些词句可以让学生发现,作者不仅用这些词展现了济南的天气特点,而且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喜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思考作者为何会对济南怀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可以透过文章表面深入到文章的内核中,有学生有所感悟,认为“作者原本一直生活在北平,但是后来又来到了伦敦,辗转后终于回到了中国,来到济南后生活逐步稳定;而作者也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因此才创作了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把握住了散文的文字特点,更深入下去,对文章的主旨和其中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这样就能为他们的理解铺路搭线,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促使他们从肤浅的阅读深入下去,体会文章的真谛[2]。这样的学习符合文字特点,能提升学习的适切性。

四、合理取舍,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相关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设计取舍项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什么才是学生的学习原点,让他们自主从学习原点出发展开阅读,避免越俎代庖;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主题,避免用过于深奥、富于跳跃性的学习内容扰乱他们的思考。只有选择具有适切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得到提高。

《论美》一文是著名哲学家培根创作的名作,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于美的理性思考;但是这篇文章的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则很难读懂这篇文章。笔者因此合理地取舍,调整了学习的重点。笔者并未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是鼓励他们先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心中的美是什么样子的;笔者则整合了学生的观点,将他们的想法总结在黑板上。经过总结可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美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更要有美好的品德。笔者此时鼓励学生阅读《论美》一文,尝试展开自主阅读,并将自己总结出的美的见解和作者的见解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讨论对于美有了一定的见解,因而在阅读课文时就能有更多的感悟,理解能力也会更强。这样的合理取舍,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结 语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总结教育心理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获得了什么,这就是学生的学习原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住这一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原点,并根据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更高效。

猜你喜欢
原点笔者课文
老师,别走……
大咖妙语论道!“大湾区交通原点”“临深片区”背后隐藏哪些机遇?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性能相差达32%
7.1 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