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拿什么来获得尊严

2018-11-29 09:25孙昕
中国教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方平师德教授

“师”要有“道”,就要去学习 “师道”、 理解“师道”、践行“师道”。“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聚焦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这个话题,既温暖着师心,也温暖着华夏民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这个话题常提常新,因为每一个师德的建设者都会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心与灵去领纳、悟解与呈现这个“为己之学”。

2018年6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社长姜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黄四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胡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处主任丁长林及各地学校的教师代表在北京海淀敬德书院一起讨论、交流了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

论坛主办方代表姜钰在开场致辞中说“师道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灵魂”“论师道、谈师德,目的就是‘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以师德涵养教师心灵”。

师者,拿什么来获得尊严?

作为教育史的研究者,郭齐家教授与程方平教授都不约而同地从民族智慧的角度来阐释他们心中的“师道”与“师德”。

郭教授引经据典阐释了“师”的作用与地位。《学记》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荀子论教师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韩愈则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凡学之道,严师学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是《学记》所论及的师道尊严。郭齐家教授认为《学记》反映出教师享有很高的地位,受到包括天子在内的国民的尊重,然而其更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本身是不简单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随随便便都可以当老师的。而程方平教授则直接发问:“师者,拿什么来获得尊严?”

程教授发出了一系列的设问:“是因为我们当老师吗?是因为我们有着教师这个名称吗?是因为我们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吗?”他的总结是:“师道尊严不是‘师名尊严,也不是‘师位尊严,是跟师道连在一起的;中国的教师理论特别强调师道,这个跟中国的传统哲学,包括基本的思维方法是联系在一起的。”

程方平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今天提倡社会尊重教师,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要有深刻的思考,我们不能因为进了教师这个行业,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份尊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尊严就会慢慢地消失。”“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們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得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如果这个人没有道,没有人格,没有职业的操守,那么他虽在其位,也不能被学生尊敬为师。”“我们除了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之外,维护教师的尊严要从弘扬中国的传统师道、师德开始。这样,我们中国的教师发展,就可以在很多方面,不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可以对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到中华传统哲学中深挖“师道尊严”

程方平教授关注了国内外的教师理论,经对比得出了一个结论:“平心而论,中国的教师理论有更开阔的思路,有更开放的标准,为教师充分发挥其导师的作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空间。”

程方平教授认为,中国的师道传统非常具有原创性,给中国的教师提供了自尊自强的重要空间。“比如说,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别人有真善美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师不一定是由职位固定的。”

这些思想在韩愈的《师说》里发展得更充分。“‘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给教师的自信自强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在一些课上,如果教师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这个并不耻辱,但是一定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这节课答不上来,下节课把这个问题重新带回来跟学生分享,这个是更认真、科学、真诚的学习态度,而这种影响可能比获得具体的知识更能长远地影响学生。”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教然后知困,这个思想对教师怎么评价自己,管理者怎么评价教师非常重要。”

程方平教授因此认为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具体化的、细分的教师理论和教师评价标准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握住中国的教师理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真正的职业自豪感,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传统师道的继承”。

程教授提到,国外的教师发展的研究者很关注中国教师的发展模式,他们发现中国的教师发展是团体的发展,而国外的教师发展是自顾自的,如果一个教师得到另一个教师的帮助,可能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但是在中国,新教师由老教师引领,个人的发展有教研室、年级组来帮衬,他们很羡慕中国的教师发展的模式。因此,“我们自己更要在这些方面努力挖掘我们中国原创的好传统,这是中国教育能够持续提高质量,能够赢得社会更多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师德,是实践出来的

郭齐家教授谈到了王阳明“致良知”的学说,他认为这一学说“对当下师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系师德修养的灵魂和第一原则,告诉了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教师自身,还要照亮他人,照亮我们的学生。关心学生心灵的成长就是关心良知,良知不但是真实的自我,而且是道德的本源和道德行为的源头,教师只有体会到这一真己,才会有真正的师德意识和师德行为”。“真正的教育只有从一个人的内心意识开始,才是最深刻,最有效的教育”。

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中的“知”即指良知,郭教授对此的解读是“它告诉我们,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发用出来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这可以赋予当代教师实践和完善自我的勇气”。

来自两所学校的教师代表以生动的校园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师道建设方面的扎实践行,对“良知”“师德”做了默契的回应。

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助理胡兰介绍说:“对于一个人的尊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所学校师道传承百年不变的坚守,所以这样的一所学校里是有儿童的,是以‘让儿童站立在学校中央为教育哲学的学校……”学校通过弘扬核心价值观来点亮教师的信仰,制定办学行动纲领来指引教师的行动,出台“成志教师手册”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又在核心产品的研发方面给教师搭建了一条专业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帮助教师在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对自己的认同感,提升育人的高度。

来自教学一线的三位清华附小教师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带班过程中对“师道”的思考。李秀玲老师在解决班级中男女生对立的问题中悟到了“当班级出现问题时,我要及时反思扭转局面;当班级稳妥发展时,我创造机会展示精彩;当班级形成凝聚力时,我来调动师生家长的积极性,迈向更高的平台。这不仅是为每个学生书写精彩的一课,同时也是为我的职业生涯填上精彩的一笔”。张晶老师为自己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做了总结:“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做,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坚持,三个字就是‘坚持做。陪伴、耕耘、期待、倾听花开的声音,永远相信教育的力量!”姜国明老师为了找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推行“师徒结对”,让学力较好的同学带动学力较弱的同学;他又耐心、细致地把每一个学生作业的改错情况记录下来,以此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更为公平的评价平台,激励孩子们不断地向前追求。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处主任丁长林介绍了十八中的“聚寬教育践行”。十八中的校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具备学、问、宽、仁,教师不仅要为每个孩子在18岁之前打下健康身体的底子、强大精神的底子,也要为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十八中的教师要拥有崇高的教育信仰,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端庄典雅的气质,不但要做一个坚定的人性理想主义者,同时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引路人”。

十八中更为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们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帮助教师协调好“三种空间”的和谐平衡——第一空间是居住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空间,第三空间是介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过渡空间。协调好这三种空间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丰富情感、提升智慧、强大内心,从而提升积极健康的专业发展空间。

涵养师道,让教师幸福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黄四林副教授在师道的涵养中体会出了教师的幸福感,他说:“知行合一,涵养师道,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谈师德的前提应该让教师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 师德建设的本质应该是教师的自我修养;但是教师仅仅成为一个人还是不够的,因为他有职业的特殊性,师德引导教师从道德理想、道德理念上来获得崇高的成就感,体验到幸福感,这就是孟子讲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种“幸福”并非臆测,发言的几位教师都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幸福”。

姜国明老师收到了一份毕业生送给他的礼物——《好玩的数学》,这是孩子在3年中积累下来的小课题研究集。在前言中,孩子说:“我特别珍惜老师的指导和修改过的每一次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报告。”这给姜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感动与幸福。

张晶老师曾经身患重病,患病期间还坚持与孩子们一起创作戏剧,她说:“这个过程给了我勇气、力量和战胜病痛的企盼。”在生病期间,她收到了孩子们写给老师的悄悄话:“亲爱的张老师,我晚上梦到您了,您肾里的瘤子被医生切走了,您又回来了!”“是您带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感谢您的陪伴。您不仅教我们学习,而且教会我们做人。”“您的课程特别生动有趣,我也越来越喜欢语文了。”“做您的学生很自豪和幸福。”一位家长说,张老师送给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是送给2012级6班每一个家庭的人生厚利,是爱的教育,是爱的信仰,也是爱的奉献”。张晶说:“作为老师的幸福还来自于同事的评价,评价当中的语言都指向了爱。这也是师道——爱在细节。”

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最后总结道:“我们真的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我们真的需要学而不厌的好老师,还需要讲究方法、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这是孔子的教师观,也仍然是当今社会的教师观。”同时,吴院长也感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能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教师队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师道、师德是当今教育所缺失的,“这也正是敬德书院的责任和任务,我们希望一次又一次与传媒结合,进行师道会讲;我们希望在今天的社会中培养的是人师而不只是经师,这是‘敬德会讲的基本思想。”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方平师德教授
致良知与师德
改姓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春雪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女友有求于我
女友有求于我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